【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PPT课件3.ppt,共(14)页,1.81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48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送别1.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童年》2.是一首什么歌曲?校园歌曲3.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音乐作品。那么在上世纪五四运动时期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进入主题,展开学习)学堂乐歌简介学堂乐歌:学堂
乐歌是人们对中国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所设的音乐课程及其所教唱的歌曲的称谓。它表现了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爱国思想。(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
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它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艺术形式在我国得以传播,带动了我国现代音乐的萌芽和发展。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作者简介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188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盐商
家庭,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1942年在福建泉州开元寺逝世。李叔同自幼博学多才,擅文学、长戏剧、精绘画、工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在音乐
方面,他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创作了我过第一首三部合唱歌曲《春游》,他填词的送别是在我国流传最久的一首学堂乐歌;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了我国第一部翻译话剧《茶花女》聆听音乐《送别》问题:1.歌曲的速度
怎样?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速度:中速(舒缓从容地)情感:表达了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送别(创设情景升华情感)分析作品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第一、三段:音乐起伏平缓,描绘“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段:与前形成鲜明对比
,情绪变为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略有变化的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别绪。相近、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之感,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歌曲一种特别的美感!送别拓展延伸离愁别绪的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
更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
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