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5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8.936 KB
  • 2023-02-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1.docx,共(5)页,28.93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47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感受音符背后的美好意境——《踏雪寻梅》(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歌曲简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短小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全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趣。四二拍,两段体曲式结构。A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抒发诗人骑驴赏梅的兴奋心情;B

段开始句以叮当的音响描绘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后一句以变化再现A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设计思路:本节课将聆听、演奏、诵读、演唱、表现相结合,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线,让学生

感知音乐的要素对表现歌曲的作用,再拓宽音乐的外延,从中国母语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充分想象,综合性地为歌曲营造美好的意境。教学内容:1.读唱:《踏雪寻梅》2.听赏:不同版本《踏雪寻梅》3.拓展:用吟诵,乐器演奏,创编二声部等为歌曲创设美好的情景再现教学目标: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

,能用自己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的表达歌曲的意境。2.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3.用乐器演奏,创编二声部,吟诵为歌曲创设美好的情景再现,主动参与合作表现。教学重难点: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2.

为歌曲创设美好的情景再现。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课堂乐器。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聆听,解决难点1.律动《铃儿响叮当》2.师:快乐的歌声吸引了远方的一位小朋友,他骑驴从远处过来了,伴随着驴脖子上的铃声,仔细听,再说一说,铃声有什么特点?3.师生交流:铃

声是轻巧欢快的,由弱渐强。4.师:能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碰铃模仿一下吗?边看好老师的手势边演奏。(师指挥学生模仿演奏)5.师:除了用乐器,还可以怎样模仿?先听老师怎么做(师边唱边用手势表现)。让我们一起来模仿。看,谱中有我们曾经学过的断音记号和半拍休

止(点击课件)断音记号提示我们要唱得轻巧有弹性,渐强记号提示我们演唱力度要由弱变强,让我们再来唱一次,把铃声的这些特点更好地表现出来(师再次指挥学生唱)6.师:刚才我们精彩地表现了生活中的铃声,音乐中的铃声又是怎样的呢?(师弹琴唱)7.师:音乐

中的铃声有高有低,更动听了。听老师的琴声,边做手势高低边来学唱,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师带领生唱8.师:铃声同样由远而近,注意渐强的感觉,听老师完整演唱一遍。同学们也完整演唱一遍。【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用听辨,观察、想象、模仿演奏帮助学生形象感

知歌曲旋律的特点,用手势感知旋律的走向,解决难点乐句,为后面的合唱教学做好铺垫。】第二板块:诵读,引领教唱1.朗读歌词(1)师:伴随着悦耳的铃声,小朋友悠闲地骑驴赏景,忽然,桥那头飘来了阵阵花香,于是赶着过去看个究竟,终于找

到了花香的源头,原来是一片梅林(梅林课件)他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梅花的香清雅迷人,他在林间流连忘返,仿佛要把这美景和花香永远留在心中。(2)师:音乐家刘雪庵为此写下了优美的诗句,听老师读一读,想想诗句中藏着哪些景致(歌词课件)(3)师:有没

有不理解或不熟悉的词语?(解释课件)师:霁是雪过天晴的意思,雪后,温暖的阳光使人心情愉快;坝桥表示有扶杆的石板桥,一般修建在城郊安静的地方,骑驴是表达古代文人雅士的怡然自得;四个“响叮当”即衬托幽静的氛围,也表明距离诗人向往的

梅林更近,心情更加舒畅;“好花采得瓶供养”是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像找到知己,发自内心的感叹;“伴我书声琴韵”采得腊梅,伴我读书,共度幸福美好时光,是诗人追求理想精神境界,像梅花一样不屈的品格,明白了吗?让我们带着诗人这样的心境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歌词课件)2.范唱歌曲师:如果你是作曲

家,你将为这些诗句选择怎样的情绪和力度?来表达诗人的情怀呢?你们看,前面几句写景,中间写骑驴赏梅,后面抒发心情……你们和作曲家想法很接近,著名音乐家黄自为这首诗谱了曲,老师为同学们演唱一遍,听一听歌曲中哪些地方连贯哪些地方跳

跃?3.对口型演唱师:连跳对比是这首歌曲的一个特点,歌谱中也有相应的记号表示,断音记号,八分四分休止以及连音线。歌词为黄色块的演唱要有弹性跳跃,蓝色部分要唱得连贯抒情,听老师完整演唱,同学们跟着老师对口型唱,注意把连跳的地

方表现出来。4.分句教唱师:你们发现歌曲中有没有我们熟悉的乐句?让我们把其他乐句也来学唱,请同学们跟着琴声分句学唱;代入歌词学唱。5.难点教唱(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师:前半拍休止也是作曲家独具匠心的地方,它的运用使得歌曲更有动感,找一找,出现在哪儿?学生回答师:听老师拍手师唱,老师拍手和歌词

是同时出来还是先后出来?(课件)师拍手唱(注意拍手的强弱)学生回答师:老师是在拍手的后半拍唱歌词的,现在大家来模仿一次师:我们再把第一部分连起来唱一遍(弹琴演唱)师:观察整首歌曲,这样的前半拍还有吗?(课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现在请同学们直接连起

来演唱这一部分。师:让我们完整演唱歌曲。6.师:怎样能使歌曲唱得更加动听,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对歌词的赏析吗?除了注意声音的连、断,还要注意力度的处理。哪一句应该唱得力度强一些?(好花。。。)采的腊梅犹如得到知己,那是发自内心的感叹!尤其哪个字要强一

些?(花)采得了腊梅满心的欢喜,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让人无限的遐想,所以这一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演唱?(力度课件)7.完整教唱师:让我们再注意声音的连跳,把渐强渐弱带上,完整的演唱歌曲,感受诗人踏雪寻梅的乐趣。【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歌词,体会歌曲表达的内容,描绘的意境,感受诗句间的

韵律美,分析旋律体会乐句与歌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情感变化。在逐句教学时关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情绪的变化,用手势、肢体、示范演唱,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歌唱。】第三板块:表现,合作参与1.师:《踏雪寻梅》是一首短小而意

境高雅的歌曲,曾被许多人传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种,比较一下,和我们演唱的有什么不同?(合唱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是的这是合唱的演唱形式,因为有了声部的交织,声音比单旋律更饱满,色彩更加丰富。2.师:还记得课的开始我们模仿的生活中的铃声吗?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它加入到歌曲中,使歌曲

变成合唱的形式,仔细听老师怎么做的?请一个同学帮我合作一下(请在每小节的开始敲击碰铃),在铃声处加入二声部,最后碰铃渐弱。3.师:学生回答后补充。老师在歌曲中加入了打击乐器和二声部演唱,同学们能用这样的方式试试吗?组

织学生表演【设计意图:欣赏不同版本的作品,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的效果,再启发想象,引导运用已有的知识为歌曲构建二声部,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第四板块:拓展,情景再现1.师:梅花的幽香给我们美好的享受,飘荡在我们的教室里

。同学们记忆中,还有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还记得王安石的《梅花》吗?(师吟诵)让我们一起来(师弹琴学生吟诵)2.师:有了优美的音乐,梅花的香味仿佛更浓了,她飘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一起感受,一起营造这美好的意境吧!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夜,清晨,阳

光照耀雪后的村庄,格外美丽。小朋友醒来打开窗,(学生模仿)一阵风吹过(模仿风声),风儿带来梅花的清香,小朋友贪婪的呼吸着(深呼吸),她不禁想起王安石的那首《梅花》(学生吟诵),她感到特别的开心,立即决定要骑上自己的小毛炉到雪地去寻梅采梅。(碰铃渐强),看到一枝枝梅花傲然雪中

,幽香阵阵,她深深陶醉其中。远处,传来了小伙伴们的踏雪寻梅的歌声。(师弹琴,学生合唱《踏雪寻梅》),带着幽香的腊梅,载着满满的欢喜,她骑驴回家了。(碰铃减弱)【设计意图:意境的探究,引导学生从中华母语文字的视角,去想象和联想,结合音乐的表现要素

去营造。提升情绪感染力,感受音乐描述文字与自然的无限魅力。】五、总结师: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今天我们领略了音乐与文字与自然无限融合的魅力,感受了诗人纯朴的生活情趣,及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希望这节课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作品的内涵,能用更

美好的声音诠释音乐作品。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