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演唱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效果分析3.docx,共(2)页,14.45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2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效果分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一课,紧紧围绕歌曲的主题,以审美为核心,精心建筑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较好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
学实践”等教学先进理念,让本人获益匪浅。效果分析总结如下:一、对教材挖掘得深入到位。老师能充分汲取教材的“精华”,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培养,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通过欣赏妈妈唱给孩子
的一首轻柔、优美的《摇篮曲》来体现出妈妈对孩子的爱,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师基本功扎实。没有好的教学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课,尤其是对专业性更强的音乐学科来说,要求就更高了,张老师的课堂语言、教态等方面的能力无可非议,在演唱方面
的专业基本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正因为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才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尽情感受、发现并表现音乐的美。三、教学活动的目标导向性明确。教学目标的变化体现了新课改最大的价值取向。以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过于注重基本技能,比较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本节课中可以看到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学”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起优势,让学生在音乐的快乐体验中参与学习。有人说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一节完整的课,有很多有
价值的东西,可以相互学习,但是,这节课的歌曲学唱环节时间有些少,唱的不够,导致好些学生唱的不熟,教者注重环节的进行,忽略了教育学的方法灵活,学生学的过程显得有些走过场,这是需要调整改进和共勉的。在欣赏歌
曲的过程中,能看出学生喜欢唱这其中的几首音乐作品,但课件始终没有出现歌词,导致学生想唱,不会唱。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应让学生记住旋律或会唱歌词,我觉得这部分应让学生看歌词演唱。还有在学歌曲结束之后,可
以设计歌表演环节,老师让学生互扮妈妈和孩子,应该老师先和孩子来表演,把学生带入到感情里。再由学生之间互相演,这样效果会更好,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一堂效果不错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