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演唱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课标分析7.docx,共(2)页,13.77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2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课标分析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我以《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等能力。《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
。要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音乐中的情绪和形象,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音乐实践来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这个过程就是音乐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整课以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贯穿始终,注重以
情动人、以情促学。例如:(1)引导学生通过对“轻轻走上前”和“我把灯熄了”等动作的模仿,唱出歌中小朋友给妈妈熄灯、害怕打扰妈妈的心情;(2)通过播放小朋友和妈妈平时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的音乐视频等教学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心中对妈妈浓浓的爱意并升华母子、母女之间的感情。学生通过老师一系列
的教学手段,他们从初学到会唱再到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演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最让我惊喜的是下课后还有小朋友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我最爱我的妈妈了!”一句轻轻的话语甜
进了我的心坎里,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充满了自信!评价作为一项教学设计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评价的机制、评价的形式和评价的方法就尤为重要。适当、巧妙的评价能激励、教育学生,自评、互
评、他评的评价手段,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一节课,我主要以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积极围绕着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我都有针对性的以不同类型、不同手段及形式来激发学生积极评价、学会评价。例如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评价,大大鼓励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