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线谱)《唱歌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3).doc,共(3)页,3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88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蒙古的节日——那达慕。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3.能力目标:让学生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和掌握力度的
变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律动导入1.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2.总结引出本课歌曲。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问题。以《那达慕之歌》为背景音乐,并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引
导学生参与体验,充分给学生以想像、讨论、探索的空间。二、教授新歌1.示范动作。2.动作和旋律高低的联系?3.歌曲的情绪、速度是什么样的?学生学做动作。做动作感受情绪、速度。通过律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歌曲的音乐要素。三、学唱歌曲1.介绍那达慕
并观看那达慕大会视频。2.出示有关赛马、射箭、摔跤三种节奏。3.用“啦”模唱歌曲。4.讲解“马头琴”、“好来宝”。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练习三种节奏。学生学唱模唱歌曲。通过视频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介绍“马头
琴”和“好来宝”,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喜爱中国的民族文化,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四、处理歌曲1.教师弹钢琴;纠正歌曲中的难点。2.分段处理(1)歌曲第一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学生跟琴反复练习歌曲。掌握歌曲的难点。(2)歌曲第二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演唱。(3)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p-
--ff---p学生讨论并练习。设计不同力度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感受力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能亲自尝试和感受,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五、小结师生回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