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doc,共(9)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5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的说课分以下几个环节: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下面向大家介绍。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内容。《异分
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通分、约分,分数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
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重点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4
、教具学具本节课将用到多媒体课件二、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采用了1.情境教学法2.活动体验法3.探究发现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
学生做到动手,动口,动脑,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发现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主要应用一下学法组织教学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法三、教学过程现在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
于探究勇于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生疑——探究——释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做数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三、说教学流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生疑——探究——释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做数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
生疑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一理念,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同学们我们清原,这在创建花园城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会
提及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教师适时引导,在垃圾的处理上,我们可以将它进行分类,一般情况我们将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师:根据学生汇报的信息,适时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
学问题?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解决纸张和废金属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列出算式。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二)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构建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构建不是
教师传授与灌输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在本教学环节时,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学习。1.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能直接计算吗?分母不同怎么办呢?你能想办法把算式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
?由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操作,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班级内交流汇报,教师用图加以说明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想加减,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想加减。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3/10+1/4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3/10就变成6/2
0,1/4就变成5/20,所以3/10+1/4=6/20+5/20=11/20。完成做一做,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2
.迁移类推,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出示问题2,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计算?放手让学生利用加法的经验迁移类推,独立完成计算。请学生自己表达计算过程,重点是转化的思想。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一道归纳异分
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算法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三、尝
试运用,拓展释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巩固性原则的重要性。新的学习结果的强化不是机械的重复某种固定的反映,它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我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层:完成94页做一做
第一题并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演算方法。2.综合层:3.开放层:各位评委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出做数学的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的快
乐。四.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反思: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基本方法,概
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计算能力。难点: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整节课学上完后,本人感到自己教学能力还远远
不够。有很多不足,却不能用语言整理出来。以下两点只是很多不足中的两点。值得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一、计算要讲清算理,学会算法。通过整节课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迁移能力特别强,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老师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同分母分
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分母不变,只要将分子相加减。这可以借助分数的意义或分数单位来理解。那么,异分母分数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加减呢?本节课中,我虽然认真备课,画了图,但是上课过程对算理的强调还是不够,因此使很多
学生对“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不是很理解。可在学生练习中,再次用图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不一样的时候是不能相加减的,比如3斤苹果加4斤西瓜等于什么呢?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后,其他的,学生自己能思考出来。二、对教材
的理解和处理方面:就拿本节课说,我设计本节课是围绕教学重难点来展开的,在复习引入部分,以通分和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来引入,虽然这样有几个好处,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仅可以复习分数单位这个必要知识的铺垫,而且还可以在学习1/4+3/10时,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研究把异分母加减
法怎样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另外,在图形结合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不过,在这个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不能很好的通过图让学生理解通分。我可以问“图1/4+图3/10等于是一个怎样的图?”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
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运用图形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个为什么要通分的过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二、自主探究加减法计算。根据刚才学生列出的异分母分数算式中,学生任选一道尝试着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
在汇报中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算法,如1/4+1/2=2/6等,我认为学生的这种“计算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我先不直接进行纠正,而是采用提问: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有不同的答案,哪一题是对的呢?用这样的提问,既可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又通过延迟判断提供学生反思的机会。正当学生在提问交
流中出现了找不到方向的局面,在这紧要的关头,可适时提问:能否借助你们手中的涂纸探究交流呢?教师点拨用图像进行验证,能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发现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先通分的道理,此时在以例题1/3+1/2具体分析,本课的教学算理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最后又启发学生得出,要利用通分的
知识,把新知异分母分数转化成旧知识——同分母分数,强化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三、边玩边练巩固应用。异分母分数在计算时为避免形式简单枯燥,采用各种玩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说带有两个数字的成语,让学生猜出真分数,再计算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无处不有;改
错题时用迷宫的形式进行引发学生兴趣;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小组合作组成两个真分数,再求出两个分数的和与差,学生在游戏中又提高合作的交际能力。四、小结交流时,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计算方法,再根据课本上的结语自己进行评分,让学生填写:这节课你的闪光点在哪里?不仅使学生共同交流知识技能,又能使学生
的情感得以升华。最后,以分母是互质数的特点,如1/2+1/3让学生课后交流思索如何计算会更快,又为学生课外留下思考的空间。通过整节课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同父母分数加减法后,迁移能力特别强,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老师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是: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分
数单位,分数单位不一样的时候是不能相加减的,比如3斤苹果加4斤西瓜等于什么呢?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后,其他的,学生自己能思考出来。不足之处:教师在课堂中还显得讲得多,应充分让学生来交流,总结方法。练习的题目比较少。在计算中一是发现个别学生通分使用
的是公倍数,而不是最小公倍数;二是计算的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特别是3的倍数的分数很多学生没有看出来,导致出现错误。再教设计:重视通分的方法,重点对3的倍数的分数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我也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在
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