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一(拆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docx,共(9)页,7.75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3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与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在四年级学习中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本节课老师以“某市共享单车骑行次数”为切入点,通过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的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
据分析观念。【教学目标】(1)在知识上,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据的简单分析并做出合理预测。(2)在能力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总结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在情感上,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探究欲望,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并渗透爱国教育,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渗透统计思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难
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统计,并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学习单、铅笔、尺子【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刚才机器人的表演精彩吗?想像那些同
学一样,制作神奇的机器人吗?是的。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深受大家的喜欢,每年都有很多同学参加呢!猜猜,每年大约有多少支队伍参加?2.课件示:教材例1,情境图。老师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并制成了咱们熟悉的条形统计图.一起来看看,每年参赛的队伍支数都不同。你能快速的告诉
老师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支数最多?师:是吗?哪一年的最少?师:你们是怎么看的,这么快就知道了?师:我们可以通过看条形统计图竖条的长短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看来,条形统计图确实比统计表直观多了。3、揭题师:在数学上我们有没有办
法在一张图上既能清楚地表示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又可以直观的看出数量变化的情况呢?生:答师:对,今天我们一起一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板课题:折线统计图)师: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知道些什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来研究。二、自主探索
,认识折线统计图1.认识折线统计图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指,用手势来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师:刚才的条形统计图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师:你发现这张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示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计时:讨论2分钟)(1)点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你发现了这张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师:看到了点。(课件:点闪红色。黑板书:点:)师:点代表什么?师:也就是说,点可以知道数量的多少。(板):数量多少师:如果不看数值,你能看出数量多还是
少来吗?(课件:把数据消失,让学生只看点,感受点的高低)师:通过点的位置你还发现了什么?(手比高低引导)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通过数据看出来的,师:如果不看数值,你能看出来吗?(在课件中把数据消
失,让学生只看点,感受点的高低)生:我发现了年份点最高(低),所以。师:哦!年份上面对应点的位置,点最高(低)数量就最多(少),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哪个年份数量最多(少)吗?师:很佩服你,发现了点背后的知识。师:是的,在折线统计
图中点的位置越高,(板书:高)表明数量越多,点的位置越低,(板书:低)表明数量越少。也就是说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2)线师:你还发现了折线统计图的什么特点?师: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
?有的是怎样?有的是怎样?(手比划)师:线往上走表示什么?线往下走表示什么?师:看出了发展趋势,你是怎么从线段看出来的增加、减少?生:线往上走表示骑行次数增加,线往下走表示骑行次数减少。师:我们发现线往上走,表示上升,数据在增加。有的线往下走,表示下降,数据在减少。说明折线可以反映什么?
(板:线:增减变化)师:同学们观察哪年至哪年是增加?师:同样是增加,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师:增加多的线段长什么样?你能用手势来比划比划!增加少的线段呢?有什么不同?上升的坡度一样吗?师:坡度越陡,说明什么?师:坡度越平缓
,说明什么?师:线段又长又陡,说明数量的变化越大(可齐答);而2010-2011年线段比较平缓,说明数量的变化比较小(可齐答)。师:同学们观察哪年至哪年参赛队伍支数减少了?师:哪年减少的多一些?你是怎么想的?(3)图师:请同学
们拿出手,再次笔划一下,感受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师:你觉得整体趋势怎么样?师:是吗?请同学们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支数会是多少。你说!师:上升多少师:一定上升吗?师:这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
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帮助我们对调查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合理预测。(4)、对比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师:一起来观察比较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和前面的条形统计图各自有什么特点?师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这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清晰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情况和整体趋势。(师手指板书,示意学生齐答:增减变化整体趋势)三、总结深化,绘制折线统计图师:为了了解同学们的身高,老师统计了2组数据,请同学们看,如果要把它们制成统计图,你认为是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预设:师:同
意吗?说说理由。师:(小结)看来我们在选择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需要来选择。对于不同的个体,用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个个体数量的多少,而要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就要用折线统计图。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身高,拿出学习
单开始绘制自己身高的折线统计图,画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计时:3分钟。开始!师:好!同学们画完了吗?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这位2位同学绘制的比较快,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作品。师:同学们他画的对吗?师:我想来采访一下你,你是
怎样绘制的?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这位同学哪一年长得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长了多少厘米?师:你们现在正处在第二个生长的飞跃期,你们打算怎么做?师:那你们的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一直长下去吗?师:这是老师班上陈东0—10岁身高统计表,画折线统计图时,老师的方法和同学们的一样。在已有
横轴和纵轴,确定了单位长度的基础上,我们先描点师:描点时我们先看横轴纵横。横轴表示?纵轴表示?(生答)师:表示的数量一样吗?师:0——50省略了?为什么要省略呢?师:描好了点,接下来标数据,最后连线。四、
练习中提升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1、举例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运用师: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的十分广泛,想想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师:(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边说边介绍。2.根据折线统计图大胆猜想并作出预测。出示一个没有标题与横轴纵轴无名称无数据的折线统
计图。(2)师:如果表示某省出生婴儿情况的话。问:你觉得按这样的趋势发展,可能出现什么状况?(3)这幅折线统计图,请你们猜一猜它可能反映的是什么的变化情况?生猜:师:为什么会这样?师:这是建国以来中国铁路火车最高时速统计图。五、课堂回顾小结。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六、
课外延伸,数学进我家。统计自己本学期数学考试成绩,制成折线统计图。【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特点:点:数量多少高多低少线段:增减变化陡大缓小图:整体趋势画法:描点标数据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