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西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 有奖购书活动中数学问题》教学反思3.doc,共(1)页,2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02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后设计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设计时主要思考了以下问题:一、本节课初步接触如何给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分类。本节课教材以“有奖购书活动”展开,对于书上提出的几个问题,学
生解决起来困难不大,如果只限于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课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因此,通过分析思考后,我把培养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对问题分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较多,学生要提出有价值的,符合已有信息的问题就要在众多信息中选择信息
,再提出问题,这也考验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因为信息较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也相应增加。问题提出后,同类的问题,如一等奖的中奖率,二等奖的中奖率,中奖率是多少等;无效问题,如亏本了多少?或重复问题等。并不是所有的问题提
出来后都有解决的必要性。因此,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问题解决。学生在经历梳理分类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另一方面也考察学生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学生再分类整
理问题时还有一定的困难,缺少经验。如第一个汇报的同学竟然只是选择了几个问题而无视其他问题的存在,完全不符合分类的规则。第二组的同学虽然能将问题分类,但分的不合理。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勉强得出分类结果。虽然学生在问题分类环节不顺畅,但这个过程却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二,立足于生活。
不论是百分数还是本节课提供的素材,都是有真实的生活素材,是充分的生活实例。因此这是一个“数学与生活”完美结合的最佳机会。在课中,我立足于生活实际,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结合生活展开讨论。真实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于数学的关系。如在“购书活动中”我不着急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是
先让学生谈谈看了这则广告的感觉,有孩子就说到“心动了,想去买书”“我想得到奖券,有可能中一等奖,这样我还赚了呢”这样的设计完全把学生拉进生活,再现了真实生活场景,也激起了学生解决好后续问题的积极性。再如,我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买一赠一”的实例“买200元返200元”学生看到这个例子
,很亲切,但是初次感觉很多学生都认为打一折,还有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在组织讨论后学生才恍然大悟。在解决“商家为什么不直接说打五折”的问题时,学生一方面是生活经验欠缺,一方面在读取信息时忽视了“不满200不返”的重要信息,而学生的这一忽视也正好是生活
中很多顾客所忽视掉的部分,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由顾客会大呼上当。通过让孩子讨论这个问题,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让学生学到了宜兴营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