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5.doc,共(2)页,2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7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注重旧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课件展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及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让学生在回忆
和欣赏中初步感受圆柱形物体的特征。然后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再让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中,“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是学生课堂中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一开始,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特征,而是在课前参与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观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教学圆柱的侧面时,大胆放手,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圆柱的侧面展
开可能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进行验证,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在一定的提示引导下,让学生知道了圆柱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会出现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而且自己弄明白了展开图形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圆柱的底面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
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样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设计“你发现
了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思考、研究的天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体验和理解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