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上册《信息窗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doc,共(5)页,14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5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五•四制2011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信息窗一:红点问题1——长方体的认识。教材分析:根据青岛五•四制2011课标版对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编排,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
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基本特征,为学生进一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做准备。为了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从表象走向深刻,本课将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探究的学习
中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让学生深刻认识长方体顶点、面、棱等各部分的名称,以及长、宽、高的概念;二是直观认知相对的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和相对的棱长相等的特征。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从形体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建立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表象,在二年级下册进一步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前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本节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奠定了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因此,为了体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实践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充
分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基本特征,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想象还不够丰富,可能在找相对棱和相对面之间的关系学生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直观感知。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
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2、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教学重点:在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认知长方体棱、面的特征。课堂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带一个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学具、教具。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教师问:找一找,教
室里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师:同学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长方体的物体,那么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揭示课题)【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对长方体直观认知的知识基础,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实践操
作,探究新知(一)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数量活动一:直观感知长方体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摸一摸、数一数。提问:你们在摸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交流:长方体有几个面?交流:长方体有几条棱?交流:长方体
有几个顶点?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数一数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从直观感受的面开始认识到抽象的顶点,弄清楚各部分的名称和数量,为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作准备。】(二)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认识长、宽、高1.搭建长方体框架(1)PPT出示活动提示:
活动任务:4个人一组,搭一个长方体框架活动要求:①选一选:选几种长度不同的小棒?每种几根?②搭一搭:用选出的小棒搭一个长方体框架。(2)学生操作,搭建长方体框架学生分小组活动。根据选取的小棒搭建长方体框架。(预设两种长方体:一般长方体、较特殊长方体。)(3)反馈交流学生活动结束,指名
学生上台围绕搭建的长方体进行交流。a、一般长方体交流:用了几种小棒?每种几根?相同长度的棱在位置上什么关系?小结: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b、较特殊的长方体交流:用了几种小棒?每种几根?相同长度的棱在位置上什么关系?小结
:长方体的棱一般可以分为三组,每组有4根是相等的,特殊情况也有可能有8条长度是相等的。(4)适时拓展老师拿长方体框架,指出其中一条棱的长度,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还有哪些棱的长度跟它是相等的。(一般长方体说两条;较特殊长方体说8条相等的棱。)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利用
长方体框架和PPT出示长方体。问:当老师去掉一条棱,你能确定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吗?(长方体框架实物)一根一根去掉长方体的棱,直到只剩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问:再擦去一条棱,你还能确定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吗?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一般我们把底面两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和宽,垂直于底面的棱的长度叫高。(出示PPT)(2)适时拓展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长、宽、高。【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弄清楚一个长方体有12条棱的基础上,先让学生选出搭建长方体需要的小棒,再动手操作,培养学
生学会先思考,再操作,避免漫无目的的活动,提高学生动手的效率。】(三)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活动:给长方体框架贴上“面”。(1)学生操作。(2)反馈交流。交流:长方体的这些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形状、大小一样)这些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有没有正方形的面?小结:相对的面大小、
形状完全相同。【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给长方体贴上面的活动,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认知面的特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运用新识,解决问题(一)说一说1.墨汁盒的上面是什么形状?与它相对的
是哪个面?2.前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与它相同?3.哪个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二)做一做一个长方体广告灯箱长5米,宽1米,高3米。灯箱的框架用铝条镶嵌,至少需要多少米铝条?四、全课总结,分享收获1.总结全课。学生说一说认识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2
.课堂拓展。课件动画演示:一个方体,先将高变矮变成较特殊长方体,再将长变短得到一个正方体。【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会总结。通过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动画为后面认知正方体的特征
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作铺垫,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探究欲望。】附: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顶点8个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面6个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设计意图:简洁精炼的表格式板书,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到长方体各部分的
名称、数量,以及特征,方便学生有条理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