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信息窗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doc,共(1)页,2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4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和5的倍数特征》课后反思1.巧妙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数和倍数》属于数论的范畴,2、5倍数的特征是数论知识的起始课,在学生熟练掌握了2、5倍数的特征之后,完成了猜价格的游戏。学了奇数和偶数,又让学生玩成语大会。让学生切
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重视了模型建构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教学的根本所在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与经验。在引导学生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方法模型:列举-猜测-验证-
结论。从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然后用这样的方法与策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3的倍数提供了方法和策略,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推广与延伸。3.既关注结论,又关注过程。www.renjiaoshe.com学生发现、探究2、5倍数的特征是比较容易的,“是什么”有时候很简单,“
为什么”容易被忽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先引导学生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借助这一过程,总结与提升研究的方法与策略,然后借助这一经验让学生独立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在学生能够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之时,提出“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看个位?其他数位要不要看?”引发学生对
算理的思考。并且让学生充分地用小棒来摆一摆,数形结合,加深理解。在学生理解了2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之后,通过类比与联想理解5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不足之处:在最后一个练习的处理上,过于简单,如果能让学生写下来,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更加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