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上册《信息窗(观察物体)》教学反思.doc,共(2)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55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观察物体》课后反思《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中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简单物体(单个具体事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图形与
几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课堂前测得知,95.7%的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已基本掌握,65.5%的学生能从不同方向辨认一组正方体拼搭成的的立体图形,说明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辨认一组正方体拼搭成
的的立体图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应放在理解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理,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在
本节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经历了“想象—推理—验证—总结”的过程研究问题,通过在实例中感知,在思辨中发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一、在“玩”中,激发学习欲望。www.renjiaoshe.c
om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本节课通过玩手影游戏入手,激发兴趣,使学
生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认识上升到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认识。同时给本节课的定位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玩中有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在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经验的积累、想象力的丰富。因此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想象
、操作和推理异常重要。空间想象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摆积木是为了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头脑中建立表象,到最终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推理,为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逆向转换打下坚实的直观表象基础。让学生摆出实
物图再验证,是让学生把实际操作得到的和想象的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样,及时引导学生不断验证、加以完善,探索出拼搭的方法。从限制给定正方体的数量到不限数量,使学生经历层层递进的过程,感悟到“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活
动之后总结归纳,理清思路,收获完整系统的知识,并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在观察、想象、操作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三、问题引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去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
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对话、沟通活动为载体,通过互相提问、补充、质疑、评价等形式展开对话、交流,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节课在学生交流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这样的图形,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有序的介绍,“能不
能移动一个正方体就推理出不同的摆法呢?”这个问题的抛出能使更多学生受到启发,进而推理出不同的摆法。接着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如果再增加一个正方体,要使从正面看到的样子不变,第5个正方体应该摆在哪里?再增加一个。6个能摆吗?7个呢?8个呢?如果再给你更多的正方体,要想符合要求
,只要怎样摆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摆法:只要把多出来的正方体往前摆或往后摆就可以。从而明确根据从正面这一个角度观察到的二维图形,可以摆出很多种三维图形。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道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坚持己见,不人云亦云,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
度,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学生交流摆法时,时间安排略显仓促,没有充分暴露出学生的不同思维,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