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上册《信息窗(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共(7)页,25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54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6页~68页,《观察物体》。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中的教学内容。课标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
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初步形成空间观念【课标解读】第一分句的行为动词是“能”,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核心词是“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
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思考空间,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第二个层次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进行简单的直观推理,根据一组立体图形想象形状图,根据形状图想象立体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分析:本节
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简单物体(单个具体事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图形与几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重
要作用。教材呈现的是3个小朋友观察一组正方体的情景。借助问题“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引发对“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同一组正方体,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的探索。借助“先摆一摆、再从前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在操作与观察活动中
说出从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的样子,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由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还不
发达。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他们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是,他们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思维是不够系统的。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进行了课前学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做进一步的了解,以便于确定本
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从授课班级中按上、中、下三个层次分别抽测6个学生,进行前测。1.连一连。2.下面()立体图形从右面看,所看见的图形是。①②③结果分析:通过对调查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问卷第1题正确率为95.7%,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
体已基本掌握;第2题正确率为65.5%,说明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辨认一组正方体拼搭成的的立体图形的能力有待提高。由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理,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
形状。教学目标:1.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经过想象与推理,总结出这一组立体图形有很多不同的摆法;能根据从上面、正面、侧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基本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2.通过观察、拼摆、交流等活动,提高观察、操作和交流的
能力及几何直观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渗透想象、推理、验证、总结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教学重点: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理,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
状。评价设计:1.通过探究从正面观察平面图形,能得到多种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侧面观察平面图形,确定立体图形;再增加一个从左面观察的角度,确定立体图形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探究从正面观察平面图形,能得到多种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侧面观察平面图形,确
定立体图形;再增加一个从左面观察的角度,确定立体图形;巩固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教学准备:正方体模型、实物投影、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通过课前与学生玩的手影游戏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能根据观察到的手影想象出相应的手势,
进而上升到能根据观察到的二维影子图想象出三维手势图,如果把影子换成图形,你还会玩吗?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游戏入手,激发兴趣,使学生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认识上升到
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认识。同时给本节课的定位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玩中有学。】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一)从正面观察平面图形,能得到多种立体图形。课件出示: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这样的图形。1.审题。学生读活动要求,交流需要注意哪几个关键词,引导注意“数量、观察
角度和看到的图形”。2.想象。引导学生先展开想象,摆出的图形可能是什么样子?并通过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可能不止一种。预设学生回答:(1)先一行摆三个正方体,把第四个正方体摆到这三个的前边任何一个位置;(2
)把第四个摆到这三个正方体的后面……这些想法都对吗?我们需要把这些想法摆出来并且验证一下。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交流想法。【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想象的过程中暗藏着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想象之后的操作更能适应
学生的认知需求。】3.推理。小组汇报,介绍摆法。小组在汇报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互动功能,直接在屏幕上拖动正方体摆一摆。交流中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有序的介绍,“能不能移动一个正方体就推理出不同的摆法呢?”这
个问题的抛出能使更多学生受到启发,进而推理出不同的摆法。【设计意图:摆积木是为了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头脑中建立表象,到最终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推理,为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逆向转换打下坚实的直观表象基础。同时学生利用多媒
体现场拖动正方体进行操作,不仅能观察到从正面看的样子,还能更直观的看到4个正方体的位置关系,通过有序的推理,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4.验证。摆完之后,怎么证明你摆出的图形是对的?引出需要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学生交流
验证的方法。(用手指一指,从正面看到哪几个面,和要求中的图形对照一下。也就是用观察的方法去验证。)注意:随即出示错例,纠错,发现不能往上摆,也不能往左右摆,只能往前后摆。如果再增加一个正方体,要使从正面看到的样子不变,第5个正方体应该摆在哪里?再增加一个。6个能摆吗?7个呢?8个呢?如果再
给你更多的正方体,要想符合要求,只要怎样摆就可以?发现:从正面观察的摆法:只要把多出来的正方体往前摆或往后摆就可以。小结:根据从正面这一个角度观察到的二维图形,摆出了很多种三维图形。【设计意图:空间想象对小学生来说
是比较困难的,让学生摆出实物图再验证,是让学生把实际操作得到的和想象的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样,及时引导学生不断验证、加以完善,探索出拼搭的方法。从限制给定正方体的数量到不限数量,使学生经历层层递进的过程,感悟到“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活动之后总结归纳,理清思路,
收获完整系统的知识,并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5.总结。回顾刚才的操作,我们用到了哪些方法?学生交流。小结:想象是有依据的,推理的很有顺序,从没办法验证,到找到用观察的方法验证,最后总结发现规律。有了这些方法,我们在玩儿中就收获了知
识。【设计意图:虽然从正面观察这一环节的知识看似简单,但正是在这一环节进行的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的引导,给足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打下了认知基础,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才会更容易。同时也更大程度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经
过第一环节的操作活动后,帮助学生梳理思想方法,强调这些方法的重要性,为后续学生自主学习做铺垫。】(二)从上面、正面、侧面这三个方向观察平面图形,确定立体图形活动一:先从上面观察。课件出示:“用同样的正方体摆出从上面看是这样的图形”学生想
象后,动手拼摆验证猜想,集体交流。交流重点:要想符合要求,最少用几个?也就是这个小组用5个摆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只要怎样摆就符合要求?引导学生发现用5个摆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只要往上摆就可以。反思:刚才大家说只要往前或
往后摆就可以,现在怎么变成了往上摆了呢?小结:观察角度变了,摆的方法就会随着变化。【设计意图:有了从正面观察的基础,这次的从上面观察主要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想象—推理—验证—总结”的过程研究问题。再有就是注重方法的引导与交流,通
过对比发现观察角度不同,摆法就不同,为后续从两个角度观察做铺垫。】活动二:增加从正面观察的角度。(从上面、正面这两个角度观察)课件出示:如果再增加一个观察角度呢?(板书:丛正面看)想一想,在刚才的基础上,我们要做怎样的调整,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小组合作研究。小组展示交流,交
流中注意引导验证纠错。发现:从两个角度观察二维图形,摆出了3种三维图形。【设计意图:方法的引导体现了摆法的最优化,先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放,再根据第二个方向进行调整,继续动手摆一摆,加强操作活动,积累空间感知。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可能会摆出错误的图形,这些错例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就会通过验证,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所以在展示汇报环节,学生自然而然展示的基本都是正确的结论。】活动三:再增加一个从左面观察的角度。(从三个角度观察)课件出示:如果再增加一个观察角度呢?(板书:丛左面看)这次不摆积木,大胆想象一下,要想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摆出
的图形是什么样子?有几种摆法?集体交流,动手拼摆验证(从三个角度验证)。发现:从三个角度观察二维图形只有一种摆法。【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不让学生摆积木,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是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同时经历着思想方法的回顾和摆法的回顾,把本节课的知识以及方法进行了总结。】三、畅谈收获,升华认知。学生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结:观察角度越全面,越能确定三维图形的样子。其实在生活中也这样,遇到困难时,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越全面,就越能确定解决困难的办
法。(板书:全面)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方法。正是有了这些方法,才使我们的数学思维更加严谨。【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经验的积累、想象力的丰富。因此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和推理异常重要。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发展。】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2.【设计意图:“挑战练习”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延伸”的目的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根据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二维
图形,确定出的三维图形有时并不是唯一的。】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二维三维一个角度很多从上面看想象两个角度少一些推理全面从正面看验证三个角度1种总结从左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