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PDF
  • 阅读 17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737.577 KB
  • 2022-12-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baby熊】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pdf,共(19)页,737.577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73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徐汇区2020学年预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6分)(一)默写(10分)1.(1)江碧鸟逾白,_______________。《绝句》(2)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3)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晚泊孤舟古祠下,_______________。《淮中晚泊犊头》(二)单选题(6分)2.下列句子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你到竹子林、高梁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B.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是那种斗蓬式的。C.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篮瓦篮的。D.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3.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C.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D.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

落。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桥》这篇课文中写洪水多用短句,且单句成段,营造出急促、紧张的氛围。B.《夏日里的成长》开门见山,首段“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照应题目,点明了中心。C.《盼》围绕新雨衣事件,细腻地表现出小

孩子“盼”的心理,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D.《伯牙鼓琴》选自春秋时期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一书。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古诗鉴赏(4分)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5.本诗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____,请再写出其他

七人中的一位__________6.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前两句写庭院环境突出净、静、美的特点,表现出主人勤劳朴实富有生活情趣。B.三、四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写活了山水,烘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C.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韵味深长。

D.全诗体现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格和超尘出世的境界,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二)课内文言文(7分)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

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7.本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描写西湖夏日雨景的一首诗《_______》。8.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两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9.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文言文(7分

)生木造屋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②,加涂③其上,必将挠④。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⑤。”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⑥,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注释】①高阳应

:宋国大夫。室家:房屋。②生:指新伐下的木材还未干。③涂:泥。④挠:弯曲。这里指生木被压弯。⑤败:毁坏。⑥劲:坚固有力。10.解释加点词语(1)高阳应将为.室家()(2)木益.枯则劲()11.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

解正确的一项是()A.房子的起初也是好的,以后果然毁坏了。B.房子刚盖成的时候是好的,它的后果是毁坏了。C.房子刚盖成的时候是好的,以后果然毁坏了。D.房子的起初也是好的,它的后果是毁坏了。1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穷人(节选)……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

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

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③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④“不

,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⑤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kuíwú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⑥“哦,是你!”

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⑦“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⑧“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⑨“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

在家里做些什么呢?”⑩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⑪“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⑫“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⑬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⑭“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⑮“哦?什么时候?”⑯“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⑰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

,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13.本文的作者是()国的()14.请根据第⑤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kuíwú()黧黑15.选文

第①段中“这样做”是指什么?如果把“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觉得应该这样做”这样表述好不好?请说明理由。16.第⑰段主要是对渔夫的_______和______描写。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中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17.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

()A.小说心理描写,刻画出了桑娜抱孤儿回家后激烈内心冲突。B.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沙皇统治下贫民的苦难生活和高尚品德。C.渔夫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D.这篇小说既赞颂了人世间美好的品质和行为,也直接控诉了当时社会的

不公和罪恶。(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疫苗①十八世纪末,免疫学之父、英国医学博士爱德华·琴纳证实,接种牛痘疫苗能够让人获得对天花的永久免疫能力。这为免疫学的开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

的发生和流行。疫苗(vaccine)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ccine)。在拉丁文中vacca是指牛的意思,vaccine成了人类为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的贡献而创立的术语。③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

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苗最早的起源。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逐瘈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

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fànlì。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

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④疫苗是将微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备而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

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其工作原理是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没有伤害力的病源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

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伤害。⑤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够同疫苗接种相媲美。疫苗成就了人类医学历史的传奇。

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野病毒传播;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⑥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消灭了天花,并且

自1995年以来没有了本土脊灰病例,麻疹、甲肝等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近年来,我国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五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疫苗的研发也被大力推进。

疫苗,毫无疑问将是未来人类抗击疾病的重要武器,在未来人类健康事业中必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选自《上海中学生报》,有删改)【注释】天花(smallpox),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18.根据拼音写汉字。f

ànlì()19.第③段画线句中“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国家。B.疫苗学与免疫学的诞生是在十八世纪末。C.接种疫苗就

可以消灭一切传染病的病源。D.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21.第⑥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本文围绕“疫苗”这一对象,依次向我们介绍了:(1)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疫苗的意义和作用。四、写作(40分)23.

其实,那次我可以做得更好要求:写一篇550字左右的记叙文。徐汇区2020学年预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6分)(一)默写(10分)1.(1)江碧鸟逾白,______

_________。《绝句》(2)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3)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

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晚泊孤舟古祠下,_______________。《淮中晚泊犊头》【答案】①.山青花欲燃②.野旷天低树③.听取蛙声一片④.柴门闻犬吠⑤.满川风雨看潮生【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

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山青、燃、旷、蛙、吠、潮”等字词容易写错。(二)单选题(6分)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你到竹子林、高梁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

节。B.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是那种斗蓬式的。C.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篮瓦篮的。D.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梁——粱;B.蓬——篷;C.篮—

—蓝;故选D。3.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C.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

一样。D.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像泼。像倒。”运用夸张修辞,形容雨之大;B.“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咆哮的山洪比作

一群受惊的野马;C.“心”从嗓子眼里蹦出来,这是夸张的描述;D.“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运用拟人修辞;故选B。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桥》这篇课文中写洪水多用短句,且单句成段,营造出急促、紧张的氛围。B.《夏日里的成长》开门见山,首段“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照应题目,点

明了中心。C.《盼》围绕新雨衣事件,细腻地表现出小孩子“盼”的心理,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D.《伯牙鼓琴》选自春秋时期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一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春秋时期”错误,《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

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古诗鉴赏(4分)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5.本诗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____,请再写出其他七人中的一位__________6.下列对本诗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A.前两句写庭院环境突出净、静、美的特点,表现出主人勤劳朴实富有生活情趣。B.三、四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写活了山水,烘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C.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

景与人处处照应,韵味深长。D.全诗体现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格和超尘出世的境界,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答案】5.①.王安石②.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选一)6.B【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是王

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第一首诗。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

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比喻的修辞”错误,“护田”“排闼”“送青来”这是拟人的修辞。故选B。(二)课内文言文(7分)书戴嵩

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7.本文

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描写西湖夏日雨景的一首诗《_______》。8.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两项是()()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9.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7.①.苏轼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8.AC9.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学习;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

不能闭门造车,凭空臆想。【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背记作者、作品、出处、作者的朝代、字、号、评价等要对应,不可张冠李戴。《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本学期还学过他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描写西湖夏

日雨景的七言绝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8题详解】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A.依据“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可知,“所宝以百数”是承前省略了主语“杜处士”,正确。B.依据“有戴嵩《牛》一轴,尤所

爱”意思是: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尤所爱”的人是杜处士,不是“戴嵩”。C.依据“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可知,“拊掌大笑”的是“牧童”。正确。D.“不可改也”是作者所说,不是“杜处士”。故选AC。【9题详解】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

解。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在其晾晒书画时被牧童看到并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牛失误的故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告诫人们:艺术创作应该源于生活,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主观臆测。据此概括

填写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

,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三)课外文言文(7分)生木造屋高阳应

将为室家①,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②,加涂③其上,必将挠④。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⑤。”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⑥,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注释】①高阳应:宋国大夫。室家:房屋。②

生:指新伐下的木材还未干。③涂:泥。④挠:弯曲。这里指生木被压弯。⑤败:毁坏。⑥劲:坚固有力。10.解释加点词语(1)高阳应将为.室家()(2)木益.枯则劲()11.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房子的起初也是好的,以后果然毁坏了。B.房子刚盖成的时候是好的,它的

后果是毁坏了。C.房子刚盖成的时候是好的,以后果然毁坏了。D.房子的起初也是好的,它的后果是毁坏了。1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①.建造②.更加11.C12.①.做事应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否则会事与愿违;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解析】【1

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高阳应打算建造一所房子。为,建造;(2)句意为:木料越干就会越硬

。益,更加。【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室,房子;之,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善,好;其后,以后;果,果然;句意为:房子刚盖成的时候是好的,以后果然毁坏了。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据本文故事情节,“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写高阳应不听木匠的劝告,一意孤行。用湿木造屋,最终房屋果然倒

塌。据此可知,对于别人的正确意见,要虚心采纳;湿木造屋,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正因为高阳应没有遵循客观规律,主观隐断,所以导致房屋最终坍塌,可见,做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如果主观臆断,就会事与愿违。据此理解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高阳应打算建造一所房子。木匠对他说:“不行啊!木料还没干,

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会倒塌的。”高阳应说:“按照你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会越硬,泥土越干就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了。”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

从他的命令来造屋。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房子果然倒塌了。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穷人(节选)……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

.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③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④“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⑤门突然开了,一股

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kuíwú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⑥“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⑦“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⑧“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⑨“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⑩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⑪“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⑫“是

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⑬两个人沉默了一阵。⑭“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⑮“哦?什么时候?”⑯“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

了。⑰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13.本文的作者是()国的()14.请根据第⑤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kuíwú()

黧黑15.选文第①段中“这样做”是指什么?如果把“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觉得应该这样做”这样表述好不好?请说明理由。16.第⑰段主要是对渔夫的_______和______描写。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中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17.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

,不正确的的一项()A.小说心理描写,刻画出了桑娜抱孤儿回家后激烈内心冲突。B.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沙皇统治下贫民的苦难生活和高尚品德。C.渔夫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D.这篇小说既赞颂了人世间美好的品质和行为,也直接

控诉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罪恶。【答案】13.①.俄②.列夫·托尔斯泰14.魁梧15.把邻居家的两个孤儿抱回家。不好,原句用了“非……不可”这个双重否定的关联词,更加强调桑娜明知收两个养孤儿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艰难,仍然决意收养他们,表现桑娜天性的质朴和善良。改句为陈述句

,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16.①.神态②.语言动作(三选二)③.“总能熬过去”写出了渔夫的果断坚强和乐观的特点,体现渔夫的善良;同时这句话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17.D【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创作的一部的短

篇小说。集中描写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作品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

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14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魁梧:身体高大强壮。注意“魁”不能写成“奎”。【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前文“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可知,“这样做”

是指把邻居家的两个孤儿抱回家;首先亮明观点:不好,原句用了“非……不可”这个双重否定的关联词,双重否定表肯定,结合第⑭段“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第⑯段“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可知,如果桑娜不把孩子抱回家,孩子没有其他的亲人照顾,必死无疑;再结

合第②段“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可知桑娜家条件也不好,桑娜明知收两个养孤儿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艰难,仍然决意收养他们,表现桑娜天性的质朴和善良。改为陈述句,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起不到强调作用。【16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句子的

作用。“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是神态描写;“嗯,是个问题!”“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是语言描写;“他搔搔后脑勺说”是动作描写;“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句,“熬”

体现了渔夫一家的艰难以及渔夫的善良,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格;“总能熬过去”写出了渔夫的果断坚强和乐观的特点,同时这句话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这篇小说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

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也间接控诉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罪恶,不是直接;故选D。(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疫苗①十八世纪末,免疫学之父、英国医学博士爱德华·琴纳证实,接种牛痘疫苗能够

让人获得对天花的永久免疫能力。这为免疫学的开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vaccine)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

ccine)。在拉丁文中vacca是指牛的意思,vaccine成了人类为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的贡献而创立的术语。③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苗最早

的起源。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逐瘈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fànlì。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

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④疫苗是将微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

基因工程等方法制备而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其工作原理是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没有伤害力的病源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

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伤害。⑤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在预防传染病

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够同疫苗接种相媲美。疫苗成就了人类医学历史的传奇。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野病毒传播;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

与死亡也显著下降。⑥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消灭了天花,并且自1995年以来没有了本土脊灰病例,麻疹、甲肝等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近年来,我国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五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

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疫苗的研发也被大力推进。疫苗,毫无疑问将是未来人类抗击疾病的重要武器,在未来人类健康事业中必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选自《

上海中学生报》,有删改)【注释】天花(smallpox),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18.根据拼音写汉字。fànlì()19.第③段画线句中“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国家。B.疫苗学与免疫学的诞生是在十八世纪末。C.接种疫苗就可以消灭一切传染病的病源。D.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21.第⑥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本文围绕“疫苗”这一对象,依次向我们介绍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疫苗的意义和作用。【答案】18.范例19.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20.C21.①.列数字②.作比较举例子(三选

二)③.突出准确(依据学生选择)说明了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22.①.疫苗的概念与名字由来②.疫苗的起源与发展③.疫苗的制备和原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范例:可以仿效的事例。注意“范”不

能写成“犯”。【19题详解】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代词在原文中出现的位置,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其次我们可以根据“就近原则”,结合上下文快速锁定代词指代的内容。据此分析,第③段画线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正好在问题的上文,即“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根据文中第③段“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第⑤段“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

争的主动权”可知,“接种疫苗就可以消灭一切传染病的病源”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

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我国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五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这段文字主要列举了我国今年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后所取得的成就

,是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3000多万人”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有力、鲜明突出地说明了“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说

明内容的概括。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明这个对象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文章围绕说明对象“疫苗”,

依次介绍了:第①段介绍免疫学的开端;第②段介绍疫苗的概念与名字由来;第③段介绍了疫苗的起源与发展情况;第④段介绍说明了疫苗的制备和工作的原理;第⑤⑥段介绍了疫苗在人类健康方面的意义和作用;第⑦段则对疫苗未来的展望。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四、写

作(40分)23.其实,那次我可以做得更好要求:写一篇550字左右的记叙文。【答案】参考范文:其实,那次我可以做得更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普通也能做好自己。——题记曾经,我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干什么都小心翼翼,唯恐出了差错。上课时,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引领下踊跃发言,漫游在知识的海洋

中,可我呢?却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的思考着。下课了,大家都出去玩了,像一只只小鸟一样在操场上快乐玩耍,我依然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因为怕同学不接纳自己,就只是默默地看书。我原本以为,生活会这样平淡下

去,我将一辈子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可生活总是出其不意,在平淡无奇中,增添了一份惊喜。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语文老师满面春色,走进教室,高兴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下一个周五,学校要举行一次关于爱国情怀的演讲比赛,想参加的同学,今天可以跟我报名了

,我期待着你们精彩的表现,加油哦。”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唯独我,毫无表情,我一向都是自卑的,也从没想过要去参加什么演讲比赛。下课后,我依然像往常一样,躲在教室的角落里看书。读着读着,一首小诗深深的吸引了我。那是袁枚写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呀

,苔终日生长在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是它却从不自卑,不抱怨,反而自得其乐,我为什么要自卑呢?难道我还不如一丛小小的青苔吗?此时的我突然顿悟了:我的生活也不该是这么一潭死水,我应该去参加演讲比赛,况且老师一直都很欣赏我的作文,

我要展示自己的美丽,我应该像苔一样不自卑,尽情绽放,展现自己的努力和优秀。于是,我不再犹豫了,径直走向办公室报了名。之后的几天,我认真写稿,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早早起床背诵,晚自习回家来,更是一遍又一遍的打磨。终于,苍天不

负有心人,周五的演讲比赛我获得了三等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努力了,我收获了一份更好的礼物——自信!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自卑的小女孩了。是的,苔能做到不自卑,不抱怨,拥有自信,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苔,像苔一样的自信,丢掉自卑,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做最好

的自己。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次我可以做得更好。【解析】【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1.审题。“其实”表示说的是实际情况,一般承上文,多含转折义;“那次”表明这件事已

经发生;“可以”就是表示可能或能够;“其实我可以”就是实际上我也能够的意思。“更好”的意思是更加美好,超过,胜过。“更好”说明这一次只是“较好”,那么就要围绕“更好”,写自己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其实我可以”是个变化的过程,由不知道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通过某一件事,明白了其实自己是有某一方面

的能力或具备某种意志品质。标题中的“我”,限定了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2.立意。如可以写成绩的再度提高,如文化、体育、绘画、舞蹈等;可以是品质的越发优秀,如更好地理解了诚信、坚强、勇敢、细心等优秀品质的内涵;可以是对感情的更加深刻地体悟,如越来越懂得了感恩,学会

了体贴亲人,知道了为家人着想,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等。3.选材。本文文题明确了要以第一人称“我”叙事,所以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选择材料,写“我”的生活经历,最好选择两件事情,前一件事略写,表现我性格或意志品质的不足之处;后件事详写我的变化过程,两件事前后形成对比,来表现“我”也可以具备

某种意志品质,将这件事做得更好。选材力求真实,才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baby熊
baby熊
深耕教育类文档。
  • 文档 5820
  • 被下载 24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