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上海普陀区2022届九年级初三道德与法治一模试卷+答案.pdf,共(6)页,719.649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54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九年级期末测评道德与法治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全开卷。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做在试卷上或指定区域外一律不得分。3.只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救科书(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六~九年级),教科书中不得夹带任何材料。一、综合
理解题(本题共12分)向阳中学正在开展“法律伴我成长”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1.晓君同学搜集到一则材料,材料中提到的国家机构有和,行使的职权分别是和。(2分)2.晓君了解到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贵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
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她认为该法的颁布意味着家庭教育不再是“家事”,而是重要的“国事”了。综合运用所学内容阐述晓君观点的理由。(6分)3.家和万事兴。晓君通过调查发现个别同学与父母沟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父母自我封闭,不愿沟通,沟通交流时间短,内容单一;发生矛盾多以强硬的
态度顶撞或对父母不理不睬……请给这些同学提出改进建议,为构建和谐家庭献计献策。(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
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1年10月23日二、时政探究题(本题共10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新发展阶段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了解相关情况,晓辉同学搜集到如下数据。4.从图2-1中可以获得怎样的结论?你获得结论的事实依据是什
么?(4分)5.晓辉在图2-1基础上,还查阅到了如下资料。图2-2党中央提出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对图2-2中空缺部分做出预测,并阐述作此预测的理由。(6分)“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
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元)(年)图2-11978-2020年部分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8分)以下是中学生李华参加学校“时事讲堂”活动准
备的新闻资料。6.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帮助李华完成一份新闻评论。(8分)要求:(1)自拟标题;(2)至少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评论;(3)准确使用学科术语;(4)建议篇幅限制在200字左右。2021年10月31日,上海迪士尼
度假区发布通告,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停止游客进入。所有已在乐园的游客在离园时需要在出口处接受核酸检测。通告发布后,医护人员、警察、保安、志愿者迅速逆行入园,半小时内全部到位。所有游客并然有序排队,没有一声抱怨。当晚23时,3万多名相关
人员全部完成核酸检测。有游客说,看到警察们手牵着手当防线时,真正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同一时刻,在迪士尼外的整个上海,多个核酸检测点迎来连夜排队自觉检测的市民……2021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九年级期末测试道德与法治样卷答案示例一、
综合理解题(共12分)1.答案示例: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立法权公布法律。(2分)2.答案示例:国家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说明家庭教育纳入了国家法治化管理的轨道,具备了法律的强制性,有利于规范家庭教育行为,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家庭教育从“家事”变成“
国事”,不仅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乎家庭的幸福和睦,更关乎社会进步。我们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6分)分值评分项1:全面性评分项2:运用知识内容分析评分项3:价值选择/表态2分能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结合材料,能够运用“依法治国”“法律保护”等
知识内容展开分析,做到知识内容与概括材料逻辑一致。(1)在形式上,应出现主体“我(们)”,表明“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2)在内容上,应反映中心思想,将之升华为必备品格。1分仅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单一角度
进行阐述。仅运用相关知识展开分析,没有概括材料;或仅概括材料,未运用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有表态内容,内容反映中心思想,将之升华必备品格,但缺乏主体“我(们)”。0分阐述与试题无关。未运用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或分析无效。没有表态或表态与中心
思想无关。3.答案示例:1.走出闭锁心理,主动沟通,把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让他们少担心,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2.每天安排时间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的情况,也可主动了解父母喜好,倾听父母心声,丰富交流内容,
感受亲情之爱。3.换位思考,当冲突无法避免时,先学会控制情绪,尝试用微信、邮件、纸条等方式进行文字沟通,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做法。生活中,我们应以爱的方式、孝敬的行为与父母交往,以有效的方式解决冲突,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4分)分值评分项1:体
现有效性评分项2:体现必备品格2分针对现象,提出2个及以上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结合材料,体现尊敬父母和有责任心的必备品格。1分针对现象,仅提出1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结合材料,体现尊敬父母或有责任心的必备品格。0分没有应答或应答与试题无关。
建议中未体现必备品格。二、时政探究题(共10分)4.答案示例:获得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较快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依然存在。其事实依据是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
978年的171元持续增长到2020年32189元,而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131元。(4分)分值评分项1:结论评分项2:依据2分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改
善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两层(转折关系)读取全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文转换两层且结论一致)1分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或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一层)读取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文转换一层且结论一致)0分
描述错误或者结论与依据不一致。读取数据错误5.答案示例:预测: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2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逐步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
良好条件。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所以,有理由相信,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基本实现。(4分)分值评分项1:预测的材料依据评分项2:预测的政策
依据2分全面地分析说明图中信息:描述和概括党中央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及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全面说明支撑预测的政策背景,并与直接依据有内在逻辑,涉及党的全面领导、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1分较全面地分析说明图中信息:
描述和概括党中央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能够说明一定的政策背景或其他条件,但是不足以支撑自信。0分没有应答或阐述与试题无关。没有应答或依据不能支撑自信。三、案例分析题(共8分)6.答案示
例1:标题:致敬最美“逆行者”!(要求:题文相符)在此次上海迪士尼疫情危机中,要向那些负重前行的“逆行者”点赞致敬!医护人员、警察等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入园,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了应尽的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
,为构筑“平安上海”作出了艰辛努力与付出。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众志成城的力量,那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作为上海的一份子,我们要向“逆行者”学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履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义务,彰显出时代青年
的责任与担当。答案示例2:标题:“从容防疫”彰显城市软实力上海迪士尼疫情危机,让我们看到了从容有序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疾控、公安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市民游客积极配合,自觉检测核酸,园内园外井然有序,体现了人们的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这不仅
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社会负责的表现。“从容防疫”彰显了城市的软实力,展现了新时代上海市民的家国情怀。我们对疫情防控越来越有信心,而这正是国家给人民的底气。分值评分项1:价值偏好/评价结论评分项2:运用评价标准即知识内容分析评分项3:价值选择/表态5分材料概
括准确,能够运用两个角度的知识内容展开分析,做到知识内容与概括材料逻辑一致。4分材料概括较准确,能够运用两个角度的知识内容展开分析,做到知识内容与概括材料逻辑一致。或材料概括准确,能够运用两个角度的知识内容展开分析,做到知识内容与概括
材料逻辑较一致。3分材料概括准确,能够运用某一角度的知识内容展开分析,做到知识内容与概括材料逻辑一致。2分材料概括较准确,能够运用某一角度的知识内容展开分析,做到知识内容与概括材料逻辑一致。或材料概括准确,能够运用某一角度的知识内容展开分析,做到知识内容与概括材
料逻辑较一致。1.在形式上,应出现主体“我(们)”,表明“我(们)”从案例中得到的启示。2.在内容上,应反映案例的中心思想,将之升华为必备品格。1分所表达的评价结论与运用评价标准的分析以及表态内容内在逻辑一致。仅有材料概括,未能运用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有表态的内容,内容反映案例的中心思想
,将之升华为必备品格,但缺乏主体“我(们)”。0分没有表达评价结论或评价结论与内容分析以及表态内容相悖。没有运用知识内容分析或运用的知识内容与试题无关或只是陈述内容而未展开分析没有表态或表态与案例中心思想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