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书法《第六课 生活推动笔行走 行书》教学设计5-湘美版.doc,共(8)页,3.21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4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生活推动笔行走·行书(一)——行书的用笔特点课时1课时课题来源高中美术湘教版《书法》第六课(P41页)授课班级高二年段教学目标1、了解行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行书产生和演变过程;提高学生对行书书法艺术的认识。2、通过
提问、启发、思考、体验、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行书的用笔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让学生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价值观都已基本成熟,对事物的
好坏、美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他们对中国行书艺术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行书艺术的深入研究,容易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本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行书用笔特点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推动笔行走·行书
》中的第一节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行书的用笔特点的认识。行书的用笔特点是学生学习行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好行书的基础。本课从行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出发,结合高中生学业任务较重的实际情况,提出学好行书的必要性,激发他们学
习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行书用笔的六个特点教学难点:感受行书用笔中的美感2教学方法教师启发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体验从楷书到行书的用笔演变过程,形成对行书用笔特点的认识和看法;教师归纳、补充、讲解、练习、总结行书的用笔特点,提高学生对行
书用笔特点的认识。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切入点高考——是每一个高中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假如高考用楷书或草书进行答题,后果将会怎样呢?”对于每个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既切合自身实际,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的目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3引入新课1、教师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楷书作品,一张草书作品),供学生欣赏。2、提出问题:假如高考用楷书或草书进行答题,后果将会怎样呢?(1)时间不够(2)辨认不清(后果不堪设想)3、提出问题:那要用哪种书写方式比较合适?它应该有哪些特点?教师归纳
:⑴行书答题比较合适⑵书写流畅、容易辨认、富于美感。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体验分析活动一:体验分析1、教师展示楷书“梅花”:(简单介绍梅花的品格)试让学生用行书写出“梅花”两字。2、教师展示几张学生写的字,请几个同学评价这些作品。通过体验,提高学生学
习的兴趣。观察比较活动二:观察比较1、教师展示“梅花”从楷书到行书用笔的演变过程。2、比较楷书与行书,试分析行书的用笔特点。3、学生体验、思考、讨论、回答。4、教师引导、归纳:(1)以楷为本,牵丝映带;(2)以转代折,以曲代直;(3)以
点代画,以简代繁;(4)笔顺自由,画无定形;(结合“梅”、“花”两字讲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5知识讲解活动三: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行书的用笔特点:(1)以楷为本,牵丝映带;所谓“以楷为本”是指行书的变化要以楷书
为基础。这是行书实用性的重要保证。(结合“梅”、“花”两字讲解)所谓“牵丝”是指一笔的结束处与另一笔的开头处之间,本来没有笔画而书写时顺势连上了细线。(结合“地”字讲解)所谓“映带”是指用笔中的时空光影,即“笔断意连”的部分。(结合“茂”字讲解)(2)、以转代折,以曲代直;所谓“以转代折”是指
在楷书中常常用折的地方,行书中多以转代替,这样书写比较流畅。(结合“为”字讲解)注意点:转法以圆润力匀为上,富有一种弹性和婉转的力度美。行书中的转与折的区别并不明显,常常是转中有折意,折中藏转机,其形状则多为方中含圆,圆中寓方。所
谓“以曲代直”是指以曲线代替直线,有利于笔画间的联系和审美的提高。(结合“不”字讲解)注意点:“以曲代直”以流畅、自然为主,不可牵强、生硬。(3)、以点代画,以简代繁;所谓“以点代画,以简代繁”是指行书为了增加用笔的流动性和便捷性
,其笔画大部分都经过减化、省略、变教师较详细地讲解行书的用笔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6形等艺术加工。这是行书用笔的重要特点。(结合“竹”、“迹”字讲解)注意点:在减化、省略、变化过程中不可减省过度,要学习古人经验,同时还应注意字
形的美观。(4)、笔顺自由,画无定形;所谓“笔顺自由”,是指为了顺势与追求形美,因此笔顺与楷书相比较为自由。(结合“至”字讲解)所谓“画无定形”是指行笔行云流水,随意性大,自由度大,规律性较弱,因而形态多姿多彩。(结合“为”字讲解)知识补充活动四:知识补充行书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
,在用笔上除了以上四个特点外,还有以下两个特点:(1)藏露结合,露锋居多;(结合“畅”字讲解)露锋起笔容易连接,笔法流畅;露锋收笔便于钩挑与转换。行书应当于露中有藏,一味露则少含蓄。两者结合,笔法才会灵变多姿。(2)中锋为主,中侧并用。(结合“所”字讲解)
中锋与侧锋是对立的两种用笔方法,中锋运笔,能使点线产生圆润、饱满、厚重有力的视觉效果,应是主旋律,而侧锋运笔能使点线灵活多变,便捷流畅,则是小插曲。中以取劲,侧以取妍;中以立骨,侧以取态,二者不可偏教师补充知识,让学生较全面的了解行书的用笔
特点。7废。有中有侧,笔法灵变多姿。知识梳理活动五:知识梳理行书的用笔特点:1、以楷为本,牵丝映带;2、以转代折,以曲代直;3、以点代画,以简代繁;4、笔顺自由,画无定形;5、藏露结合,露锋居多;6、中锋为主,中侧并用。加深学生的
认知结构体系。课堂练习活动六:课堂练习1、练习下面的字,体会行书的用笔特点。2、教师巡回示范、辅导,适当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缺点,并展示学生优秀作品。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行书用笔特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小结行书用笔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书写流畅和容易辨认两个方面
。即:以楷为本、牵丝映带、以转代折、以曲代直、以点代画、以简代繁、笔顺自由、画无定形等。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用笔的生动、自然、美观等方面。它贯穿于行书用笔的全部过程。加深学生认知结构8课后延伸教师展示《兰亭序》作品图片请同学们课后欣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美称的《兰亭序》,试分析它的用笔特点和结构
特点,感受它那“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绝妙美感。拓展学生知识板书设计生活推动笔行走——行书教学评价课后反思实用性1、以楷为本,牵丝映带;2、以转代折,以曲代直;3、以点代画,以简代繁;4、笔顺自由,画无定形。5、藏露结合,露锋居多;6、中锋为主,中侧并用;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