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3-人美版.doc,共(4)页,4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2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3、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学重点:1、为什么要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
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2、怎样欣赏美术作品。(设计意图: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教学难点:明确如何欣赏美术作品,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设计
意图: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教学方法: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结合相关的美术作
品,采用了讲授法、对比罚、启发讨论与评价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课重难点。学法:记录、观察、讨论、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展览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平时我们也会去参观一些博物馆、看一些画展,这节课上课之前,先带大家欣赏一些作品。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毕加索的《梦》,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达利的《内战的预感》,梵高《自画像》,蒙克的《呐喊》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
对作品从内心产生的这些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以及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那么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课件展示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二、授新课1、什么是美术鉴赏?A、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B、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为例,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相同点:题材相同,都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不同点:社会背景、画家本身、作品表现形式。请同学
表述讨论结果:《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表现宫中妇女的完整捣练劳动过程,人物雍容华贵。作者张宣,盛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作品主要从欣赏的角度出发,表现现实中人物形象。《拾穗者》油画,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作者米勒,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暗示阶
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教师补充两幅作品创作背景以及画家生平,总结得出: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通过具体的美术作品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
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C、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设计意图: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
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
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
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上面不同?(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设计理由: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美术作
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依照美术作品在
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引导。)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
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能力拓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主动思维的习惯)3、美术鉴赏的意义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
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问题设置:美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内涵分别是
什么?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意义。三、总结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如何进行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
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著名雕塑家罗丹说: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诗意的栖息。板书设计:一、什么是美术鉴赏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鉴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