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书法《第六课 工稳精到 端严方正--楷书知识与赏析》教学设计5-人美版.docx,共(2)页,28.33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8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课楷书知识与赏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楷书,以及楷书的发展。掌握每个时期的代表书家,及其代表作品。能够欣赏不同时期的著名楷书作品。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以欣赏为主,纵观从古至今的楷书名作,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欣赏与讲授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的
体验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书法给人以不同的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不同风格的优秀楷书碑帖进行赏析,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书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楷书名迹,学会如何欣赏楷书艺术,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楷书的浓厚兴趣。教
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楷书的发展和特征,理清楷书发展过程的基本线索,了解楷书在发展过程中的时代和形态特征,欣赏和熟悉作品,学习如何欣赏楷书作品。2、难点:教学过程导入:回顾复习: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东汉时期一些有名的隶书石碑进行了学习和欣赏,同学们可还记得都有哪些著名的隶书石
碑?师总结:很好,那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继隶书之后的另一种同行字体——楷书本课知识一、什么是楷书楷书曾有“真书”“正书”之称。按字形大小不同,可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按时代特征不同可分为晋楷、魏楷、唐楷。二、楷书的
发展按时间先后分四个阶段萌生期的东汉楷书、发展期的魏晋南北朝楷书、成熟期的隋唐楷书及后代延续的楷书。1、楷书萌芽时期(东汉)楷书萌生于东汉末年,它是汉隶结体与章草结合的结果,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是钟繇,钟繇是历史上第一位以楷书著名的书法大家,后世的王羲之、
王献之等无不受其影响。代表作《宣示表》、《力命表》、《贺克捷表》等2、发展期到了晋代,楷书的发展进一步成熟,“二王”父子的出现,是书法史上耀眼的亮点,也是令人景仰的书法高峰。王羲之在楷书上的贡献:“俱变古形”,王羲之对楷书的笔画规范和形态样式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将楷书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传世作品主要是小楷,有《乐毅论》、《曹娥碑》、《东方朔画赞》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幼年随父学书,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很有主见,他十五六岁时就曾劝其父亲改体,王献之才学高远,他在楷书方面传世作品只有《洛神
赋十三行》,作品风流倜傥,雍容大度。3、成熟期(隋唐时期的楷书)唐楷: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4、延伸期(隋唐以后的楷书)宋代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蒂、蔡襄。宋徽宗的“瘦金
书”。元代书法:赵孟頫,其楷书世称赵体,与“欧颜柳”并称为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赵孟頫的出现,标志着楷书史的有一座高峰,其后,无可比肩者,赵体诚实华滋,清雅纯正,雍容宽博,用笔参以行书笔意,风雅典美。代表作《三门记》、《道德经》等。明代书法:明代流行小楷,名家辈出,如文徽明、祝允明、董
其昌、沈度等。清代书法:清代中期刘墉,独创“古龙睛法”世称“浓墨宰相”与王文志的“淡漠探花”并称。三、楷书的特征楷书端庄方正,特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点画精到,“永字八法”八种笔画组成汉字,一点一画,笔笔精到,提按顿挫,有法可
循。楷书是笔画要求最为严格的字体。2、结体方正,与篆书、隶书均有不同,在方正中寻求字体的变化。3、章法规整,一般为竖成行,横成列,或疏或密,布局上追求整齐统一和均称之美。四、楷书名作赏析展示1、《化度寺
碑》欧阳询特点:含蓄、俊逸、英俊2、《颜勤礼碑》颜真卿特点:刚健、浑厚、雄健、豪迈3、《玄秘塔碑》柳公权特点:挺拔、劲健、规整、严谨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知识(主要是楷书的发展)这节课咱们从楷书的萌芽、发展、成熟到延伸等阶段进行了学习,了解了历代著名的楷书名家、名
作,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对楷书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欣赏楷书作品。六、板书设计什么是楷书?楷书的发展:萌芽、发展、成熟、延伸四个时期楷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