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京剧 旦角唱腔 京剧《白毛女》选段《欢欢喜喜过个年》教学设计3-七年级上册音乐【花城粤教版】.docx,共(4)页,26.50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9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白毛女一、整体感知:1、作品简介:歌剧《白毛女》是在1943年延安开展的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新歌剧。它是以1940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为依据创作的。剧情描写贫苦农民杨白劳被地主黄世仁逼债致死,女儿喜儿在黄家受尽凌辱后,逃往深山,苦熬三年,头
发全变白。喜儿的恋人王大春参加八路军后随部队回来救出喜儿,打倒了黄世仁,为千千万万受苦人报了仇,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道理。歌剧音乐采用了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曲音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白毛女
》是我国歌剧创作史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2、介绍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以歌唱为主,伴奏起烘托气氛、揭示剧情、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戏剧矛盾的作用。3、介绍中国新歌剧:我国近现代出现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被称作新歌剧,新歌剧既有别于传统戏曲,也不同于西洋歌剧新
歌剧发展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等。奠基阶段:《兄妹开荒》、《白毛女》等。深入阶段:《江姐》、《洪湖赤卫队》等。4、歌剧《白毛女》的作品分析歌剧《白毛女》的剧情,基本上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但为配合当时政治工作的需要,歌剧的主题思想更加深化、集中、鲜
明。反映了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农民的痛苦生活,同时也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哲理。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
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用歌剧的形式表演《北风吹》《扎红头绳》选曲。3、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歌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教学重点表演《
白毛女》选段,体会情境。2、教学难点能与他人合作,大胆创新,运用歌剧的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国新歌剧的兴趣和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学情分析初一有很多同学对音乐有很好的感知能力,但是对于歌剧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我通过唱、练、赏、演的方式
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歌剧,爱上歌剧,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同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服装、红绳子、旧帽子、幕布等道具。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同学们,老师今天非常荣
幸的收到了一份请柬,这份请柬是邀请我们初一(xx)班全体同学参加培才学校建校十周年文艺庆典活动,我们班要演的是歌剧《白毛女》中的选段《北风吹,扎红头绳》。同学们听到这里,一定对歌剧比较陌生,不过没关系,接下来的时间,老师会带领大家一起认识歌剧,感受歌
剧的魅力,为我们母校出一份力,大家有没有信心?——有!2、接下来,老师把所有的演职人员分成五个组,分别是:导演组、编剧组、表演组、舞美组和道具组,并介绍每个组的职能。导演组: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各小组同学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编剧组: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节目的整体
设计,突出故事化,塑造人物的性格。表演组:饰演剧中人物“喜儿”、“杨白劳”。舞美组:舞美即舞台美术,是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化妆、服装、效果等,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道具组:负责节目演出时所用衣物器具。
3、请同学们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歌剧《白毛女》的资料。4、小组展示收集情况,讲解这部歌剧的剧情,教师进行补充点评。(二)、模仿外形、感受形象1、教师范唱《北风吹》。2、小组讨论:老师的表演与平时的演唱有什么不同?(各小组在形式、音调、情感方面分析)3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点评和补充。4、引出歌剧的概念,教师补充有关歌剧的知识。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以歌唱为主,伴奏起烘托气氛、揭示剧情、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戏剧矛盾的作用。(三)
、赏析作品、体验形象分段“彩排“第一幕《北风吹》1、教师对每一个小组进行“彩排”前的工作安排,使任务具体化。导演组:记录好“彩排”过程中演得好的地方与不足。编剧组:根据故事情节为主人公设计合适角色特点的台词。表演组:选出一位女生饰演“喜儿”,一位男生饰演
“杨白劳”复习上节课教唱过的《北风吹,扎红头绳》。舞美组:安排具体的同学设计舞台布景及演员的服装化妆等。道具组:制作雪花、胡须、窗户、门等。2、学生初演,模仿喜儿形象并演唱《北风吹》。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职能依次点评“彩排”情况。4、老师点评小结,为学生展示图片,了解歌剧的演唱
离不开肢体语言的表达,教师做示范。5、学生复演。第二幕《扎红头绳》1、学生初演。2、观看歌剧《扎红头绳》视频,小组讨论:剧中人物的声音特点。(喜儿:声音清脆、甜美;杨白劳:浑厚、低沉)并请学生回答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喜儿
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而杨白劳则是一个受尽了剥削、很老实的一个农民。)歌剧音乐采用了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曲音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3、教师评价并做“演出”前最后的指导。(四)、正式“演出”1、各小组做“演出“前的准备。2、演出
开始3、祝贺同学们演出成功,评出此次演出的最佳贡献奖小组。4、师生共同评价表演。(五)、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老师相信大家对我们国家的民族艺术作品歌剧《白毛女》从内容、情绪、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大家的积极参与让我
看到了同学们极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历程,《白毛女》是中国的第一部大型的新歌剧,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它的影响下,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闪烁着中国民族色彩的新歌剧,除了《白毛女》,像《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等。还有更多优秀的歌剧需
要我们去发觉,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欣赏。最后让我们伴着熟悉的旋律结束这堂课。七、板书设计杨白劳:憨厚老实声音低沉浑厚喜儿:天真活泼声音清脆甜美八、教学反思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
模仿、探究合作。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
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中国歌剧,本身就是一个博大、多彩的艺术领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其详细介绍,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全面的认识,传统教学难以实现,这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大量视听
资源整合,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就显得举足轻重。所以我从这节课的中心即“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入手,结合容量大、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一个大致了解,培养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引导学生由看、听到欣赏,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去主动地探索“歌剧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