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公开课上册《明月本无情,悠悠照我心—品李白诗中“月”》课件.pptx,共(11)页,3.613 M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2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古典文学明月本无情,悠悠照我心——品李白诗中“月”古典文学摘自《央视新闻微博》古典文学摘自《央视新闻微博》古典文学——余光中《寻李白》古典文学读准字音一读准节奏二读出韵律三诵读古诗古典文学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古典文学《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古典文学《峨眉山月歌》背景李白是蜀人,少年时,勤奋苦读,腹有才华,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五岁诵六甲”,十五岁,已诗赋多首,并
得到社会名流的推崇。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外出闯荡。此时,他乘船离开蜀中,经过峨眉山,赴长江中下游,到达渝州。古典文学《静夜思》背景本诗没有明确的考证资料,这首借月思乡的诗,可能创作于李白出
川后的任何时期(724年—762年)。李白724年首次离开故乡,先四处游历。后一直谋求官职,希望一展抱负,但四处碰壁。直到742年,经人推荐,得到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这并未实现青年时期的志向。约743年,李白因谗言贬官。744年开始,李白又开
始漂泊游历,期间又多次求官不成。直到762年,赋歌而终。古典文学“悲秋”文化刘禹锡的《秋词》中曾吟唱“自古逢秋悲寂寥”。关于“悲秋”的诗词有许多。“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古典文学李白诗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五七言绝句,李青莲、
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王世贞《艺苑卮(zh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