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9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教学设计1-八年级美术下册苏少版.doc,共(4)页,5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6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教材分析本科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内容为欧洲历史画、宗教画。理论家们把历史画看作是最重要的绘画题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是艺术家们追求艺术表现的重要领域,并让它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很重要、很直观的文化遗产。使它承载着人类凝重的历史,教材分别
以“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四个小标题作了方向性的指引。历史画的题材往往是主题性的,内容独特,意义重大。其本身常常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欣赏中要借此挖掘思
想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画的更多知识,相关的绘画表现形式,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以“理性入手,感性提升”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提高鉴赏历史画、宗教画的能力。课时建议本课建议2-3课时。第
一课时:了解历史画、宗教画的欣赏方法,从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两部分内容的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第二课时: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从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两部分的经典名作中,理解历史画欣赏的表现形式、语言、风格,并能深入具体地
了解、分析作品。第三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外国历史画的概况,对其作用、创作方法、自身发展、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有所认识。技能目标:体验和发现外国历史画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
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画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具体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想象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理解和接纳人类的文化遗产。创新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
识,讨论、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和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历史画、宗教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
作课件用于课堂交流。四、历史画的赏析方法和要点1.了解历史史实。2.探讨绘画技巧。3.感悟画家情感。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欣赏外国历史宗教画,了解宗教画历史画的概念及其代表作品,并对相关作品的内涵及外延作一定了解。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查找、探究欣赏、讨
论交流外国历史、宗教画作品,学会一定的欣赏与分析的方法。并在探讨中思考宗教画历史画对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贡献,能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述(语言或文字)作品。3.情感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用历史的眼光观看美术作品,并懂得理解和接纳人类
文明史上各种文化遗产。教学重点和难点1.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及其代表人物和浪漫主义绘画的作品和人物的分析为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以及相关绘画的表现形式、语言和风格。2.如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历史
画独特的艺术美,以及产生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转换为本课的难点。课前准备教师:教材、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学用品、其他相关教学资料。学生: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开门见山直接进入:历史画,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西方美术史中“历史画”的
概念已不仅仅指那些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还包括宗教和神话故事。2.思考历史画到底在画什么?历史画、宗教画是在画历史宗教的故事。3.师生交流用画面记录历史优势是什么?(二)新授1.记录历史——直观
的看“故事”。A.老师讲述关于两个古希腊英雄的故事,并提问如何才能见到英雄的相貌呢?B.师生一起走进《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伊苏之战》。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在出征特洛伊途中遇到风暴,在帐篷里玩骰子的情节。两位英雄盔甲不解,长矛依肩而立却兴致勃勃的玩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借助画面,让我们得以直观的看见历史,看到历史质朴、单纯地呈现在我们面前。2.再现历史——栩栩如生的读“故事”A.通过老师模仿的人物语言猜猜是那一幅作品中的主人公?B.师生一起讲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故事:《最后的晚餐》取材自基督教《
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设立圣餐》的一节,在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稣预知他的死期将临,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一起进晚餐。正在进餐时,耶稣对众门徒说:“我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门徒们听后,顿时引起闪电般的反应。C.师生探讨《最后的晚餐》的人物排布和空间表现的特点,研究不同门徒的情感变
化。在这幅画上,达·芬奇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各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左边一组由面向耶稣的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个组成。巴多罗米奥好像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向耶稣,情绪激动;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
手到第四个人的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右边一组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三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伸向面画的中心。中右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多马伸出一个指头,好像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作惊奇的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
!”年轻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中左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稣旁边的约翰歪着身子眼睛向下,两手手指交叉,有气无力地放在桌上,作出忧愁状。性急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位
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而对犹大,达·芬奇采取了特别的表现手法,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倾,右臂支在桌上,手中油然地去握
紧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这十三个人中,只有犹大的脸是灰暗的。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的不
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及达·芬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在背景与空间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画的有限空间,用透
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像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到了圣经故事里的这一幕。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
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一般法则,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表现是利用了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唯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仍处在黑暗的阴影里。绘画上这种象征性的暗示,正是由达·芬奇开始的。
D.简单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并欣赏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感受这一阶段的画面:写实、具象。3.表现历史——满怀激情的听“故事”当历史的车轮往前推进时,艺术家用他们的画笔表述着眼前世界所发生的故事。一起走进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学生介绍《梅杜萨之筏》的背景。通过媒体演示直观的发现作品的构图秘密。师
生探讨画面中人物的表情,体会作品的沉重以及画家想拯救海难中人物的愿望。D.欣赏戈雅的《1808年夜间的枪杀》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作品中我们看到历史在这一刻变得非常凝重,给我们的感受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历史记
录,而是告诉了我们一个血淋淋的历史,一个有着强烈感情色彩的历史。(三)拓展历史画在记录历史瞬间的同时也深深地融入了画家的情感,这使得绘画作品超越一般照片,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忠实于历史的记录,同时又用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的场景,让作品充满感染力!师生一起浏
览不同时期的历史画。从中体会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