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6.4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的地区域》教学设计1-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x,共(3)页,5.80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8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够说明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对本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要评价;初步培养学生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2.通过地形及气候分析,了解本区的农业,知道这里是全国
及全世界的城市密集区,培养学生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的优越,2、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比较法、综合归纳法、读图分析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复习“成渝地区”相关知识点。因为成渝地区与长三角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回忆成渝地区的地形、气候、农业、城市分布。特别强调重庆是:1)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2)西部唯一的直辖市,3)是长江上游和西部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强调重庆的目的为与上海比较做准备。2、引入出示课题--“
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区”,提出问题:什么是三角洲?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3、新课1)优越的地理位置出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
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在总结时应点明长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和沿海沿江的相对位置,以及沿海沿江对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影
响。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邻东海、黄海,扼江海交汇之要冲,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段,既可沿长江上溯到广大的内陆地区,又可同我国沿海南北各地以及各国进行贸易往来。海洋运输发达,实现了江海联运。1.地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出示中国地形图,找出长三角的位置,让学生说出地形。
(复习已有知识,推出长三角地形)。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出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找出长三角的位置,让学生说出出长三角气候。(复习已有知识,推出长三角气候)。4)河流: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这地方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让学生明白气候、近海等原因致使水资源丰富。1.范围:江苏省中部和南部,上海,浙江省东部。强调:江苏在上海的北,浙江在上海以南。并记忆三个省会城市。对以上知识复习:(边学边记)1、长江三
角洲地区位于下游,濒临海和海,地处江海交汇地。2、优越性:既可沿长江上溯到地区,又可同沿海地区及各国贸易往来。3、主要包括市、省南部、省北部地区。4、这里有我国的直辖市,江苏省省会,浙江省省会。5.地形:以为主,
地势低平。6.气候:气候.,夏季,冬季,丰沛8、河流:密布,众多。9、填图:略1.农业为什么有“鱼米之乡”之美称?“丝茶之府”之美称?从地形和气候分析,培养学生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水稻喜高温、多湿。众多的湖泊,丰富的饵料,为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较
好的条件。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的区域为什么成了全国城镇密度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回忆:1、地处中纬度地区,2、地势平坦,3、气候适宜,4、面向海洋,依托长江,水源充足5、发达的交通联系世界各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基本(沿京杭运河、沿江、沿海、沿湖、沿湾、沿铁路
线)线分布。是全国城镇密度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群。4、小结:(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地势:平原为主
(4)鱼米之乡(5)全国城镇密度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群5、练习:6、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