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桂美版】四年级上册《17 邮票上的图画》教学设计5.doc,共(4)页,5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60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7《邮票上的图画》一、教学内容:现在通讯手段越来越多,寄信这种形式相应的减少了很多,但是邮票依然以它特有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使人们对它的喜欢热情不减。今天这节课就是以学生们现在不是太熟悉了的邮票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了解邮票的历史、邮票的种类、邮票的特点,
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一枚邮票。本课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充分用课件及多媒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邮票的基本要素及邮票中丰富多彩的主题。二、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大部分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并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
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知邮票文化艺术,了解邮票的种类。能根据邮票的特征设计一张邮票。能力目标:在分类活动中,能分辨出邮票的种类。在欣赏活动中,了解邮票的设计要素,体会邮
票的功能性与艺术性。21·c情感目标:在欣赏中,感受到邮票的文化。培养学生、集邮的兴趣与爱好。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根据邮票的特征,手绘设计一张邮票。教学难点:邮票的内容、形式构思新颖,设计精美。五、工具材料准备:教师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范图等。学生学习准备:纸、油画棒、水彩笔等。
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导学生在欣赏邮票作为精美的艺术品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一种世界公认的邮件邮寄凭证。(邮票的基本作用)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今天,我们就来猜个谜: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
它当差使。谜底:——邮票二、发展阶段。1、邮票的作用及历史活动一:直观观察师:老师手中有封信,你们看,这封信能发出去吗?为什么——没有邮票。(教师贴上邮票后再提问:这样邮票能发出去了吗?)活动二:观看视频了解并学习(问题一:
邮票的作用。问题二: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哪个国家的什么邮票)1.作用:(邮票是国家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2.英国的黑便士邮票。黑色,价值一便士。3.欣赏并了解中国第一枚邮票三、新授(邮票
的分类)1.师:除了这些邮票,同学们还见过其它图案的邮票吗?师:你们的见识真广,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精美的邮票第一组:纪念邮票(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名人而发行的邮票,就叫做“纪念邮票”。纪念邮票在它的编号处还有一个J的符号。21·)第二组:普通邮票(是最常见的邮票,印
刷数量大,图案不经常变换。这种就叫做普通邮票。)第三组:特种邮票(为了宣传某些事物而特别发行的邮票,就叫做“特种邮票”,特种邮票在它的编号处也有一个符号——T。)世纪*教育网2.欣赏教师作品谁能来说说,这套邮票属于哪一类邮票?—
—特种邮票3.邮票的组成。邮票的五要素:谜语导入,活跃课堂。观看动画视频,从动画中了解有票的作用及相关知识。动画是学生所喜爱的,以动画介绍的形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考察学生学习邮票种类后能否分类)板书:(齿孔、图案、面值(多少钱)、发行时间、发行国家)师:同学们观
察到邮票上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国家、齿孔,它们和中间的图案一同构成了邮票的基本要素。无论邮票的图案和制作方法怎样变化,邮票上都会有这几部分组成。w-2-1-cnj四、制作步骤1.师:了解了那么多邮票
知识,我们如何设计一枚邮票呢?(观看微课视频学习)2.教师示范(1)欣赏下其它班的同学设计的邮票好吗?(2)师总结:邮票的主题很丰富,有植物、动物、人物建筑物等等。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4.讨论想一想设计一枚什么
类型什么主题的邮票。讨论时间(1分钟)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堂辅导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设计精巧、新颖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展示。发现基本要素安排有遗漏的及时提醒。四、展示评价:五、教师总结:六、作业布置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寄一封信,送上一份祝福。板书
设计:《邮票上的图画》邮票的种类:(1)普通邮票(2)纪念邮票(3)特种邮票设计步骤:(1)构思(2)构图(3)画造型(4)上色(5)添上邮票五要素课后评价反思:时代不断地快速发展,本节课以学生们现在已不熟悉的邮票
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了解邮票的历史、邮票的种类、邮票的特点,在教学欣赏中,感受到邮票的文化。培养学生、集邮的兴趣与爱好。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一枚邮票。在设计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只有掌握五要素,才能设计一枚完整的邮票。面值:教师在讲面值知识的时候要告诉学生面值不是随意而定,而是由邮寄距离而定下的邮资
。因此在设计时,面值要合理。设置情境,举办一场邮票设计大赛,设计得精美的作品将纳入教师制作的集邮册中,调动学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