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体育【人教版】一至二年级《2.原地摆臂练习及30米快速跑与游戏》教材分析素材5.docx,共(3)页,19.19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47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本课教材分析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短距离快速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除跑的距离要求不同之外,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也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要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
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教材中要求一、二年级可重点要求跑的直线性,抬腿充分和摆臂正确,从小养成正确的跑姿。在这个基础上,三、四年级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有力的后蹬,同时注意身体的平稳性,摆臂正确。五、六年级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的要求。起跑方法
,低年级可采用自然站立式起跑,中高年级可采腿弯屈身体较大前倾的站立式与蹲踞式的起跑。快速跑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距离,发展速度素质的教学内容。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学习快速跑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运动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快速跑能力
,提高机体无氧代谢耐力,发展腿部肌肉后蹬力量,在练习和比赛中培养竞争意识,体验快速跑的乐趣。快速跑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如:追逐跑、躲闪跑、让距跑、听信号跑、自定目标距离跑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经常练习快速跑能发展学生的反应速
度、运动速度和位移速度,提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在练习和比赛中能培养竞争意识,体验快速跑的乐趣。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是灵敏素质和速度素质发展最佳时期,快速跑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探究、体验各个阶段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维,促使学生
积极参与练习,有效发展快速跑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所谓“欲速则不达”,短距离快速跑在教学中应注意防止只追求跑得快,而忽视跑的轻松、自然和技术正确,练习中应多采用轻松、自然和有控制的速度进行练习,特别是低年
级学生过早、过多进行程度大的快速跑,往往容易造成动作紧张、僵硬等容易养成的错误动作和技术习惯。短距离快速跑的技术水平通常从四种基本类型进行珍断、评价快速跑技术质量,以便针对错误动作、予以纠正和改进。四种类型有:(1)理想型;即起跑后以最短时间达到最快速度,并把这速度尽量提高和保持通过终点。(2)不
规则型;即疾跑发挥出最高速度,不仅没有继续发挥和保持,反而趋降,当接近终点时又升了上去,并上升到最高速度,该终点终判时反而以最高速度通过终点。(3)速度耐力差型;奔跑者没有能把加速跑获得较高速度保持到终点,而是进入途中跑后速度逐渐下降,显示了速度耐力差的毛病。(4)体力不足型;起跑反
应慢,尽管努力但途中跑一直没有发挥出较高的速度。因此在短距离快速跑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快速跑的技术是提高快速跑水平和成绩的根本途径。快速跑教学过程中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是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一个关键手段,我在几年的短跑教学、训练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上通常出现的错误动作
作了简单分析,找出产生错误原因,并且作出如何纠正的方法,以下是短距离快速跑教学中,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的一些简单方法:1、后蹬不充分。产生原因是后蹬、摆肌肉力量差。纠正方法:进一步明确后蹬、摆腿的动作的技术要领,通过高抬后蹬跑及各种跳跃的练习,发展蹬摆力量。2、抬头
挺胸跑。产生原因是动作紧张或腹肌力量差。纠正方法:要求跑时目视前方,动作放松,动作协调,用定距离的放松跑。多做腹部的练习发展腹肌力量。3、低头收腹跑。产生原因是动作紧张、拘束,摆动腿前摆不充分,没有带髋向前。纠正方法:(1)目视前方目标的放松跑和放松加速跑;(2)背后屈肘夹着短棒,挺
胸、送髋的跑进行练习。4.摆臂不正确。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1)摆臂动作不是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而是左右摆动以肘关节为轴,前后摆动以肘时以肘关节为轴,小臂上、下摆动。(2)直臂摆动的原因是技术要求不正
确,没有自然屈肘及动作紧张所引起。纠正方法:(1)、作正确的摆臂动作示范和错误的摆臂动作示范,并进一步明确充肩为轴,屈肘前后摆的技术要求,学生多次听节拍练习。(2)、多作原地摆臂练习,教师逐一检查纠正动作正确性,按节拍进行快慢的正确摆臂练
习。(3)、绳子放在肩背上,绳子两端在体前,然后屈久90度,两手紧握绳子,固定有度,进行原地摆臂练习,体会以肩关节为轴,屈肘前后摆动的动作。5、跑的直线性差。产生原因:八字脚,髋关节柔韧性差及摆臂方向不正确所引起。纠
正方法:(1)、沿地面上的直线走和跑,要求脚尖正对前方。(2)、多作原地摆臂练习,强调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用定距离的放松跑。多做腹部的练习发展腹肌力量。作30米--50米弓箭步,发展髋关节的柔韧性
。6、途中跑时,在腿抬得不够高。产生原因:大腿屈肌肌群力量不足,伸肌肌群不放松;后蹬动作结束后,大小腿没有充分折叠,或打开折叠的时间过早;后蹬动作结束后,小腿后踢过高;上体过分前倾,限制了抬腿动作。纠正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高抬腿练习,增
加大腿屈肌肌群的快速力量和耐力(2)观看优秀运动员跑的技术录像,分析大小腿折叠和打开折叠的技术动作,同时,反复做大小腿折叠、前摆的徒手练习,控制小腿后踢(3)提高大腿后群肌肉和小腿肌肉的弹性,改善膝关节的灵活性,使腿在前摆时有充分的折叠⑷在加速跑中上体趋于正直,使髋关节处
于前移的姿势,便于摆动腿前抬。教学建议:1、在练习中,可由学生体验和归纳什么是正确的快速跑技术。在课堂教学和课余练习时,学生可自愿结合为6~8人的小组,练习中等速度的匀速跑,距离60~80米,次数4~6次或由学生自定,在练习中进行互评互教。2、发展灵敏素质,提高反应能力
,采用各种准备姿势的听突发信号的起动练习;站立式起跑后加速跑10~20米×5~8次,蹲踞式起跑后加速跑10~20米×5~8次。比一比,谁的反应快。3、测一测50米或100米的成绩,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快速跑能力,制定发展策略。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重点发展
不同的速度,如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加速能力、步长或步频、速度耐力等。4、给学生介绍发展快速跑能力的方法:加速跑、重复跑、变速跑、冲刺跑、上坡跑、下坡跑、合作跑等,促进学生在课后自练,练习的距离和组数由学生选择。5、采用追逐跑、让距跑、自定目标跑、快速跑比赛等方法,体验乐趣和发展体能。教
学要求:各种姿势起跑(二年级)本教材以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激发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为目的,应注重学生自我锻炼的指导,启发学生积极创设起跑情景、自主进行交流与竞赛。动作说明:练习时不必强调动作规范和姿势的划一,可采用正对、侧对、背对的
起动姿势,也可采用站、坐、跪、躺、蹲等姿势的跑。跑的距离不宜过长,主要培养学生对跑的兴趣和反应灵敏素质。教学要求:培养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灵敏和快速反应能力。教学重点:反应快,启动快。站立式起跑(三、四年级)动作说明:按“预备一跑”的口令进行,当学生听到
“预备”时站到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前脚靠近起跑线,上体稍前倾,两脚微屈,异侧手臂在前,听到“跑”后,迅速向前跑出。教学要求:三年级---学习站立式起跑动作,要求能迅速起动,不要抢跑。四年级---熟练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
,要求快速起跑,并能与加速跑衔接自然。教学重点:姿势正确启动快。教学难点:起跑接加速跑的衔接。30-5O米快速跑(一至五年级)30-50米快速跑是小学各年级的重点教材,一、二年级进行30米快速跑,三、四、五年级进行50米快速跑。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各年级有所侧重
地贯彻落实,并应加强对不同基础学生的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辅助教具、突出学生奔跑能力的发展这一主线。动作说明:两脚用力蹬地,两臂有力摆动,上体正直,以前脚掌着地快速转入后蹬,使人体以最快速度跑出,并保持最大速度匀速跑。
动作要求:一年级----身体和手臂姿势正确、自然,基本跑成直线。二年级----姿势正确、前脚掌着地,跑成直线。三年级----跑时能用力蹬地,大腿抬起,手臂与身体姿势自如。四年级----蹬地用力,前摆抬腿,动作自然,提高跑
速。五年级----蹬摆结合,动作协调放松,提高跑速。教学重点:快速蹬摆。教学难点:蹬摆结合。迎面(往返)接力跑(一至五年级)集体协作项目,低年级段主要采取迎面接力形式,中高年级主要采取往返接力形式,随年级增长,跑距可不断增加,也可采取负重或结伴跑形式进行。动作说明:第一个学生
持棒成站立式起跑姿势。起跑后加速跑向对面同伴,持棒臂前伸,使棒与前臂垂直;接棒者臂前伸,虎口张开,接棒后加速向前跑动。顺次进行。动作要求:一年级----学会简单的传接棒的动作。二年级----掌握正确的传
接棒的动作,学会自我组织比赛的方法。三年级----学会往返与改进传接棒的动作,掌握规律,自我组织比赛的能力。四年级----掌握往返的动作,提高跑速和小组合作能力。五年级----改进动作,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