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少版】(五线谱)五下《唱:拔根芦柴花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2

DOC
  • 阅读 6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0.249 KB
  • 2023-02-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苏少版】(五线谱)五下《唱:拔根芦柴花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苏少版】(五线谱)五下《唱:拔根芦柴花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2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线谱)五下《唱:拔根芦柴花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2.docx,共(5)页,20.24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62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拔根芦柴花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教学内容1、通过旋律线、模仿劳动动作的律动,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拔根芦柴花》的旋律走势特点,熟悉歌曲旋律,并在师生之间的律动合作过程中,了解歌曲《拔根芦柴花》的歌曲结构2、通过充分的聆听、模仿能比较准确的唱好歌曲中的“下波音”“

前倚音”这两种装饰音,并在歌谱学习的基础上熟悉歌曲旋律,最终达到完整演唱歌曲《拔根芦柴花》的目标。3、通过了解歌曲《拔根芦柴花》的形成背景,对家乡民歌产生兴趣,并能感到自豪骄傲。从而能够以饱满的情绪用方言演

唱歌曲《拔根芦柴花》二、教学重点:歌曲《拔根芦柴花》节奏比较密集,旋律流畅委婉,但装饰音较多,教学重点在于在多加聆听和参与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旋律,并正确的演唱。三、教学难点:歌曲《拔根芦柴花》中的装饰音比较多

,需要以唱代教方式让学生学习。四、教学准备:教学PPT钢琴教学过程:一、歌曲形成背景导入:1、师:同学们,你今天吃过饭了吗?(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师:你知道饭是怎么来的吗?(可以说完整,也可以只说出米)师:我们江

苏人民几乎天天都离不开的米饭啊,是农民们辛辛苦苦从秧苗带大的稻子中长出来的。每年夏天的芒种节气,是我们江苏的淮南地区插秧,种稻子的农忙时节。农民们顶着烈日,弯着腰,排成一行,将育好的秧苗一根根整整齐齐得插进水田里。烈日的曝晒,和长时间的弯腰劳动,长时间泡在水田里

,使得插秧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农活。(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播放一张张反映插秧的PPT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插秧,插秧有什么主要动作)2、师:面对这样辛苦的劳动,农民采用了一种十分巧妙的方法来减轻劳动的辛劳

。(完整播放歌曲《拔根芦柴花》范唱)师:是什么方法呢?(边劳动,边唱歌的方法)3、师:这首《拔根芦柴花》就是一首流传在我们江苏淮河流域的秧号子,农民们在劳动时为了减轻辛苦,常常一边劳作,一边唱着这样好听的秧号子,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二、跟音乐模仿插秧的动作,在演唱过程中

,了解旋律线的变化的规律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师:让我们一起也来体会一下插秧的辛苦吧。播放范唱,教师带领学生做拍手弯腰拍小腿的模拟插秧的动作。4、师:通过刚才的模仿,你觉得插秧劳动过程中最辛苦的是什么。(弯腰)对,在不停的弯腰过程中将一根根秧苗插到田地中去,这

就是农民的勤苦之处。所以我们来看一看歌曲的旋律线,是不是也有这样不停“弯腰”的特点呢?(出示歌谱)5、师一边带领学生唱旋律歌谱,一边用手空画一画旋律线。师:有没有发现旋律的行进,发展,最终总是朝什么方向?(向下走的)(PPT出示旋律线与箭头)师:让我们再次

来感受一下,每个乐句向下的一个趋势。再次,一边做律动动作,一边带领学生做拍手,拍腿的动作。师:秧号子是在农民们插秧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所以其旋律的特点与插秧不停的弯腰劳动的动作有着密不可分联系。三、重点学习装饰音的演唱,感受民歌的重要特点6、师:民歌还有个常见

的现象就是多会加上一些装饰音,在这首歌曲中就加入了很多不一样的装饰音,你们认识吗?(PPT下波音和前倚音。)师:讲解,前倚音,在演唱时,需要迅速得从前面一个小音符,落到后面的主音上面。(并PPT重点标出后带领学生唱一唱)找一找除了前倚音外,歌曲中还有那些新的音乐记号?指名回答,并用PPT出示“下

波音记号”师:还记得上波音是怎么唱吗?出示《太阳出来喜洋洋》歌谱,并带领学生唱一唱,回忆上波音记号。师:上波音是从本音开始,很快进入上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很快回到本音上。(ppt板书)师:根据“上波音”的定义,你来说一说“下波音”的定义

呢。指名,并总结。(ppt重点色,突出所有下波音,教师指着下波音,带领学生练习演唱)7、跟教师继续模唱歌谱(清唱,方便教师用手指画出两种装饰音动作)指导学生用手指在两处装饰音演唱时做相应的动作,体会它们的特殊效果。8、跟琴,完整演唱歌谱。四、演唱,并表现歌曲1、师:热热闹闹的插秧就要开始了

,让我们跟着一齐唱起来吧采用模唱法进行歌词的学唱。(注意知道装饰的效果)2、完整跟琴,演唱歌词。3、师:在实际劳动中,为了增强演唱的乐趣,统一大家劳动的节奏,往往是一个人领唱,大家一起应和。再次聆听,如果你是领唱的人,你愿意怎样分配领与和呢?(聆听范唱拔根芦柴花)3、根据学

生的设计,师生之间分领与和进行合作,表现并进一步巩固歌曲。五、运用方言演唱,进一步感受民歌的特点。1、师:《拔根芦柴花》其实是一首流传在苏北邵伯地区的,“秧号子”,当地农忙插秧时节到处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师,采用方言跟伴奏带演唱《拔根芦柴花》师:老师的唱的内容,和

我们前面的有什么不一样吗?指名,要词不一样。2、(PPT出示不同发音的注音)带领学生跟着注音单独念一念然后再跟着教师和伴奏带用方言唱一唱。六、综合表现:将学生分成领与和两部分,按照前面设计的比较合理的方案进行演唱。站在教室,两侧;教室和领的同学站在一边,与另一边的和的同学进行

表演(1、方言2、领和3、动作的加入。)七、拓展师:白米饭这样好吃,生在江淮的我们是多么幸运啊。希望同学们吃得饱饱,长得高高,长大了为建设更美丽的江淮做出新的努力。就像这首歌曲里面唱的一样。播放欣赏《情系江淮》(ppt滚动不一样的美丽江淮的图片)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