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上册《聆听 打猪草》教学设计2.docx,共(3)页,235.51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03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器乐曲《打猪草》课型欣赏学段高段单元名称农家乐课时1教材选编意图本单元从体现“课标”精神——“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围绕主题农家乐。选编了两首民族器乐曲作为聆听,其中包括根据黄梅戏曲调改编
的器乐小曲《打猪草》,乐曲以明快的音调、竹筒胡琴与三弦的俏皮“对话”,表现农家孩子劳动生活的场景和情趣。通过对这首民乐作品的聆听,增进学生对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和情感。为六年级学习“民族管弦乐队的排列与分类”等知识做感性层面的铺垫。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拉弦乐器—竹筒胡琴和弹拨乐器—三弦,感受两种乐器在器乐曲《打猪草》中刻画戏曲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模仿、拟人、合作等方式,感受器乐曲《打猪草》。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并了解竹筒胡琴和三弦的特点,能够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为器乐
曲伴奏。教材分析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代表作《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勾画出在打猪草时的戏剧情境和俏皮幽默的对话,充分赞美劳动者对新生活
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对比乐器特点,初步了解乐器在戏曲人物刻画上的作用,感受乐器刻画戏曲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板书、双响筒、木筒2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聆听黄梅
戏《打猪草》选段《对花》,感受戏曲表达的情绪。2.教师伴随器乐曲《打猪草》,讲述故事背景。*戏曲开课感受人物形象,利于后面对乐器刻画人物形象的理解感受与体验三、聆听器乐曲《打猪草》,认识并感受拉弦乐器——竹筒
胡琴。1.初听器乐曲《打猪草》,感受场景。2.聆听主题旋律,对比乐器音高。3.简单了解胡琴,区分乐器音色。4.对比胡琴与古筝的乐器音色,感受胡琴在刻画戏曲人物形象上的独特性。5.对比胡琴琴筒的制作材料,再次感受竹
筒胡琴的独特魅力。(1)小游戏对比乐器制作材料。(2)引导学生针对人物特点选择乐器。6、聆听乐曲第一段,模仿胡琴的演奏姿势,为乐曲伴奏。*对比乐器音色,体现胡琴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独特魅力。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弹拨乐器——
三弦。1.引导学生通过微课初步了解弹拨乐器—三弦,布置自学任务。2.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完成闯关任务并展示成果。(1)学生分组合作讨论。(2)分组展示讨论结果。*自主合作探究,微课自学,感受乐器三弦刻
画人物的独特魅力。实践与表现五、模仿乐器演奏。再次聆听全曲,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为乐曲伴奏。*模仿演奏姿势,感受人物形象。拓展部分六、欣赏戏曲,简单了解黄梅戏。1.欣赏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视频,对比戏曲和器乐曲中的人物形象。2
.简单介绍黄梅戏以及其主要伴奏乐器。*拓展戏曲相关知识。3结束部分七、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寻到更多戏曲舞台上关于乐器刻画人物形象的典型例子。*体现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