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1.docx,共(2)页,13.74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8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2、能力目标: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3、情感目标: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
的民族风情,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2学情分析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是由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和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的舞蹈《阿细跳月》的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乐曲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描绘了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乐曲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表现
了月夜的特定景色,青年男女赶到广场集会,紧接着乐曲不断重复变化了固定主题,主题以新鲜而别致地5/4节拍特点,运用移调、转调等手法,显示不断变化的舞蹈场面。这是一节以欣赏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和理解能力,更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创作能力。3重点难点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2、难点是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和主题旋律,以及学生在学习“跳月”的基本动作时的协调能力。4教学过程4.1第一
学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2、能力目标: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3、情感目标: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2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
认知水平,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3学时难点难点是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和主题旋律,以及学生在学习“跳月”的基本动作时的协调能力。4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阿细跳月一、创编律动,导入主题1、导入:欣赏乐曲《快乐的罗梭》。提间:有谁知道这首乐曲
的名字?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曲?这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欣赏的彝族舞曲《快乐的罗梭》。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彝族乐曲《阿细跳月》。二、初听音乐,揭示课题1、初听乐曲,体验乐曲的情绪。(热烈)2、介绍乐曲名称: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
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三、节奏引入激发兴趣1、视唱乐曲主题:掌握5/4的节拍特点:体会乐曲的旋律特点。2、运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主题: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音乐会
演出吧!3、教授彝族跳月的基本步伐: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学生两排相对,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击掌两次。4、在《阿细跳月》的乐曲声中,边舞边唱(拍手处:嗨嗨)。四
、听唱旋律,解决重点1、教唱主旋律,通过听唱法,模唱法学会了主旋律的。2、在练习中加入了拍手踢腿等律动,增加了学习的主旋律趣味性。五、听赏乐曲,了解民族管弦乐队,丰富知识1、完整聆听全曲,跟着主旋律哼唱曲谱,充分感受
旋律。2、简单的讲解了几种乐曲中用到的民族乐器,模仿听到的乐器演奏动作。3、播放阿细跳月的合奏现场视频,让学生明确演奏的乐器,初步了解民族管弦乐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六、学习舞步,全体律动1、欣赏山鹰组合
的《七月火把节》片断,感受这部作品所展示的音乐风格。2、增加课堂气氛,激起学生跳舞的热情,学习“跳月”的舞蹈动作。3、大家围成一个大的圆圈完整的跟着阿细跳月的全曲进行舞蹈律动,教师与学生一同跳起欢快的舞蹈。总结:“《阿细跳月》独特的五拍子的节奏、
旋律、舞蹈,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独有音乐文化,体会到了彝族是一个爱跳舞、唱歌的民族,热爱生活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