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doc,共(4)页,3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5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介绍祖
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成就,渗透爱国思想。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师生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小圆,圆规,直尺,绳子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自行车,提问: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圈能走多
远实际是求圆的什么?生:圆的周长。2、课件出示圆,提问:圆的周长在哪?动手指一指。生指完后,课件演示。师:那什么叫圆的周长?生回答后师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二、新课讲解1、学生自主探究测量圆的
周长师: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你手中小圆片的周长的?想一想?学生汇报,教师指正(课件演示)A:用一根绳子,绕圆一周,去掉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这就是圆的周长。B:在圆上做一个记号,让这个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滚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2、
探究圆周长的计算公式(1)出示2个不同直径的圆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呢?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的发现。多名学生回答后。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就越大。(2)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数
量关系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2个小圆,进行测量,要求小组合作.(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合作要求:1、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2、把测量的结果写到练习本上。3、计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得数保留两位小数)。4、观察得到的数据,说说
你的发现。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计算,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学生汇报数据,完成表格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3)介绍圆周率。(微课)(4)推导公式师:圆的周长÷直径=圆周
率。那圆的周长等于什么?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师: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则有C=πd或C=2πr.师:要计算圆的周长,需知道什么?(圆的直径或半径)三、巩固练习(互联网评测系统)1、判断π=3.14①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②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14倍。③圆越
大圆周率越大,圆越小圆周率越小④半径相等的圆周长也相等。2、计算圆的周长d=5cmr=1m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先测量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再计算出二者之商,体验经历了圆周率的由来,对圆周率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圆的周长÷直径
=圆周率。但教学中人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误差的处理不够到位。学生在测量圆的周长时,由于操作方法和测量精度方面的误差,会导致最终计算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的商与圆周率的真实值相差较大,因此需要对此误差做清晰的说明,并提醒学生在具体的测
量操作过程中,尽量做到方法正确,测量精确,计算准确。演示不够清晰。在给学生演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时,所用的教具不够大,学生观察时,不能清楚的了解测量方法。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注意演示操作等应当清晰、直观、生动。对重点的讲解时间不够充分。对于圆周率的由来和意义讲解略显单薄。花费了一部分时间探究圆的周
长公式,可以移作下一课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上几方面并加以改善,以期得到教学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