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教学设计3.doc,共(7)页,3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04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用表格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智慧广场2。【教材分析】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初步学习了解列举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优化,也是
对列举法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教材情境图呈现了4名学生树木立警示牌,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借助“欢欢今年11岁了,一共种了多少棵树”的问题,引入对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画一画、数一数、写一写的列举方式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
借助于前置性的微课,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欢欢今年11岁了,他从8岁到11岁分别每年种了多少棵树”的问题,通过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统计和分析,在课堂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经历表格列举法各部分形成的过程,体会表格列举法的简便、清晰和可
操作性。同时,通过对于表格中各部分意义的理解,明确列表格需要的条件和范围,为后面学习分类列举,以及一一列举奠定良好的知识和方法基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解决递增
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2.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形成运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借助于前置性微课资料,在小
组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能力,以及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www.renjiaoshe.com【教学重难点】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
过程中,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体会表格列举法的优点。【教学过程】一、微课交流,初步感知组内交流微课学习,感受方法多样性。谈话:同学们,根据课前的微课学习,大家解决了这样一道题,大家用自己认为最简单、最清晰的方法记录了8岁
种(1棵树),9岁种(2棵树),10岁种(3棵树),11岁种(4棵树),记录的结果是正确,但是表示的方法不一样:拿出你的学习反馈单,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表示方法,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借助微课学习反
馈单,小组内进行交流,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小组内交流互助,为进一步学习提供知识、方法的铺垫。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集体交流,优化方法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愿意到前面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表示的?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想一想这种方法清不清楚,简单
不简单?学生交流用表格列举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做成表格还可以看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出这一竖行表示(岁数我们也可以说是年龄)。这一竖行是(种的棵树)。谈话:我们来一起看看这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清楚?(对比前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用表格的
形式记录的方法最清楚。明确:这种记录信息的方法称作是表格列举法。(板书)表格列举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在课前,微课学习反馈中,这四种方法都有,有7个同学用了表格列举法。2.明确表格列举两个要素:条件和范围谈话:我们再来仔细的看一看用表格列举法表示出的信息
(拿出板贴)我们列举了年龄和种的树的棵树引导学生质疑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1:2、3、4、5是怎样算出来?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方法:欢欢8岁开始种1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9岁比8岁多种1棵,所以9岁种了1+1=2棵。追问:谁听清楚
了他是根据哪条信息计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明确信息:欢欢8岁开始种1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谁听清楚了。追问:这个信息除了能够帮助我们算出9种了两棵,还可以帮助我们算出了几?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再次理解计算方法。再次追问:我们计算都是根据哪条信息
算出来?引导学生明确关键信息: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谈话:我们把像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列举的信息称作是列举的条件。(板书:条件)我们一起再来把这道题列举的条件读一读: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了一棵树,提问:同学们根据列举的条件算出了9、10、
11岁种的棵树,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你找到了吗?8岁种了1棵树。问题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弄清楚了列举的条件,对于表格中的信息你还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要从8岁开始写,到11岁结束?老师有个问题同学们怎样知道要从8岁开始写,写到11岁结束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信息和问题中告诉我们要写出
从8到11分别每年分别种了几棵树。谈话:我们把从8岁开始到11岁结束的这样一个信息称作我们列举的范围(板书)谈话: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道题我们需要列举的范围是:8岁、9岁、9岁、10岁、11岁。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也是表格列举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行表示年龄
,第二行表示的是种的棵树。运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谈话:我们来看这道题:欢欢今年11岁了,他从8岁到11岁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问题不同,明确计算的顺序,自左向右的顺序来算。小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做题过程,首先我们用
表格列举法把8、9、、10.11.12岁种的棵树列举出来,然后再把这些棵树合起来,列式:1+2+3+4=10棵(板书)口答:一共种了10棵树。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用表格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明确表格列举的两要素,条件和范围,在合作交流中明确表格中每个数字
的意义,计算的方法。最后展示了另一种列举方法,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对于表格列举法的认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的价值。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习惯,以及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谈话:表格列举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1.小明背诵英语单词
,星期二背诵了3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背2个,到星期六他一共背诵了多少个单词?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范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谈话:这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这道题是每天比前一天多背2个,例
题是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奥,你的意思是说,例题是列举的数字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而这道题是每一个比前一个数多2。2.第一层放10根,往上每层依次少放1根。放了5层,一共有多少根木头?引导学生明确“依次”的意思。找到条件和
范围。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学校要在三至五年级挑选合唱队队员。如果五年级选了30名,四年级和三年级依次少选5名,那么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明确这道题的条件跟前面的题目的条件的区别。依次减少的题目,也可以用表格列举法帮助我们解决。【设计意图】设置多层次的练习,认
识“递增”、“递减”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小结,总结提升谈话: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你的收获?预设:学会了怎么解决递增递减问题;学会了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等。(知识
)预设:会与同桌合作;敢于发言等。(方法)预设:用表格列举法可以把问题变得简单;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等。(感受)评价:我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其中有最简便的,用表格列举法整理信息可以让我们看的更清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方
法、情感三个角度进行总结反思,进一步明确方法,建构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