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教学设计3.doc,共(3)页,6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9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
极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高的认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课件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你还记得下面的立体图形吗?长方体有哪些特征?你是怎么发现
的?教师:当我们认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时,可以用刚才说的方法来研究。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出示课件)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3.小结:上面这些物
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体的物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12合作要求)(1)摸一摸,滚一滚有什么感受?(2)看一看圆柱体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
分各有什么特征?(3)有困难的小组可以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小组汇报(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教师: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曲面)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4)圆柱的高。课件显示:请同学观察:这几个圆柱底面相同,但是什么不同?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
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
测量侧面上的高)怎样测量高呢?为什么要用三角板和直尺,而不直接用直尺呢?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会有不同的称呼,你们看:(课件演示):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
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5)小结圆柱特征。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三)练习巩固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
说理由。(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
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一个圆柱)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
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板书设计2个地面面积相等圆柱1个侧面曲面无数条高长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