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docx,共(2)页,14.70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3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学会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当中理解并抽象出乘法分配律。2.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3.借助以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新知识。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教学过程:(一)出示
课件1、你能直接说出答案吗?①42+(58+89)②25×(4×9)③(7+25)×42、讨论(7+25)×4能不能直接去括号。3、思考:怎么去括号还能使计算结果正确呢?(二)借助情境“去括号”1、引导:将这个算式放回到生活问题中,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2、情景化:将数据放到情境中。一件
上衣7元,一条裤子25元,有4套这样的衣服(贴在黑板上)3、再尝试:怎么“去括号”?在衣服的帮助下,你想出了什么?4、交流:在情景的启示下如何去括号生:一件上衣7元,4件上衣就是7×4,一条裤子25元,4条裤子就是25×44件上衣的价钱加上4条裤子的价钱=4套衣服的价钱。(7+25)×4=7
×4+25×4(三)思考:为什么这样去括号结果会相等?这个方法只能用在这一个算式里吗?是规律还是巧合?1、直觉判断:认为是规律的举手2、算理分析A:思考:怎么确定是规律还是巧合?B师举例(5+6)×4和5×4+6×4相等吗?(相等)C追问:怎么确
定相等?(计算)D不计算,谁能确定他们相等?3、合情推理:A学生举例:尝试举例。验证是规律还是巧合B小组交流,交流各自举的例子。C引发思考:(5+6)×△=5×△+6×△中△可以是几?为什么?(四)规律是什么?1、语言表达: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
将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它们的结果不变。2、符号表示:(a+b)×c=a×c+b×c3、揭示规律:乘法分配律(五)思考:规律有什么用?(六)巩固练习:你能直接说出答案吗?①(10+4)×25②
25×(4+40)③(75+25)×4④48×12+52×12(七)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