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信息窗二(选择条形统计图、拆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反思

DOC
  • 阅读 4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7.000 KB
  • 2022-12-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信息窗二(选择条形统计图、拆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反思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信息窗二(选择条形统计图、拆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反思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信息窗二(选择条形统计图、拆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反思.doc,共(4)页,2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4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反思《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当

我们把数学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些内容时,他们就会对这些内容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数学问题。因而选择和加工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观测、

操作、猜测、交流和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在活动中感受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和方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引入学生熟悉的素材,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搭起数学学习的桥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1.以生活为背景——在活动中感受

特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作为学习材料,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丰富多彩。本节课中辨析两种统计表的特点的学习材料是学生比较关心的公共绿地面积问题,课本上原来的统计的A、B

、C、D、E五个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考虑到学生对这样用字母表示的城市不感兴趣,于是我把这几个城市换成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山东的五个城市—烟台、济南、青岛、潍坊、泰安,之所以选择这几个城市,除了考虑到它们有自己独特的城市名片之外,还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城市名片“国家森林城

市”,要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必须达到9平方米以上,那么这几个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怎样呢?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很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练习题的设计也是贴近生活,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素材----蓬莱阁接待旅游人数及学生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

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以体验为基础——在反思中积累活动经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是一种统计活动经验。经验的积累,一方面需要学生经历完整的、扎实的统计活动过程,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活动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回顾反思,可以让活动中潜在的、模糊的体验更加明确和清晰。本节课教学中安排了2次反

思。例如,在探究新知结束时,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怎样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统计图”,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根据不同数据的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选择统计图。又如,在练习活动中,组织学生围绕统计图的选择过程展开讨论:“为什么

都是植树问题,有点选用条形统计图,而有的选用折线统计图呢?这样的讨论显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相关统计图的本质特征,提升辨析和选择的能力。3.以问题为途径——在应用中感受作用。数学学习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

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中的两种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情景一”是蓬莱阁月接待游客人数情况,由于关注解决问题需要的不同,允许运用不同的统计图来反映数据的特点,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就又一

次凸显了两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促使学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统计图对数据分析的作用,体验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情景二”是通过分析同学们的植树情况,思考根据统计的需要怎样合理选用统计图。学习知识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应用,课末布置学生调查本组同学和自己一到四年级的身高情况,根据本节课的学到的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把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这种现实空间的回归,有利于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从而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

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以情境为载体-----在学习中渗透环保教育本节课,选择了真实的素材---学生在植树节的植树问题作为练习的素材,这个素材是学生们亲身经历的,也是学生们愿意探究的,在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

环保教育。总之,作为老师要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不断丰富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反思本节课,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

满意的,稍有遗憾的地方就是学生的质疑能力还需加强培养,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还可以再丰富些。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