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搭配》教学设计4.docx,共(4)页,32.78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55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数学广角——搭配(一)一、教学内容:课本相关内容。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2、经历排列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知识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
难点重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难点:体会按顺序排列的思想方法。四、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彩色卡纸、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试一试,感受搭配情景导入,提问:用红色和蓝色2种颜色帮乐乐把上衣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几种涂色方法?学生说,老师摆。(板书课题:搭配)[设计意图]:情景
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产生兴趣。2种颜色的搭配简单易操作,让学生迅速熟悉搭配的规则,为接下来探究3种颜色的搭配奠定基础。(二)涂一涂,探究搭配猜一猜:刚才我们用两种颜色水彩笔为乐乐搭配出2套服装,那么用3种颜色一共有几种涂色方法?操作:用红色、蓝色、绿色3种颜色中给乐乐的上衣和裤子涂上不同的
颜色。。1.学生作品展示。全班展示,互评交流。引导出:按顺序可以避免重复、遗漏。2.学生交流自己涂色方法,归纳出:①固定上衣:先固定一种颜色涂上衣,再用其他两种颜色分别涂裤子。②固定裤子:先固定一种颜色
涂裤子,再用其他两种颜色分别涂上衣。③交换颜色:先选两个颜色分别涂上衣和裤子,再把两个颜色交换位置(板书:交换法、固定上衣、固定裤子)3.方法小结,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记录在表格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涂色中探究不重不漏的涂色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在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三)写一写,应用搭配1.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学生板演。2.3名小朋友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站法?[设计意图]:数字搭配,学生更为熟悉,能
够独立完后才能相关搭配。拍照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四)说一说,小结搭配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上衣裤子搭配不遗漏、不重复十个十个十个交换法固定衣服固定裤子位位位位位位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将从内容编排、
课堂环节设置、学生操作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搭配是一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维的新课,它重在感悟方法和体会数学思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为了上好本节课,我充分研读教材,发现例题用1、2、3进行搭配,对于学生来说熟悉易操作。反而是做一做中要求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为
南城、北城涂上颜色,学生比较难于下手,因为本地区学生一般不说“南城”、“北城”,所以学生读完题目也不明白题目的意图。因此,我将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调换顺序。同时,我还将南城、北城换成学生每天都在接触的上衣和裤子,让色彩搭配地背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搭
配更加直观。另外我将这两道看似无关的例题进行整合,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循序渐进,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有层次地理解搭配方法。整节课一共安排了4次操作。第一次在老师演示了两种颜色搭配后,让学生自己进行3种颜色的搭配,目的在于明确任务后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虽然任务存在一定难度,但是由于搭配衣裤是孩子每天生活都能接触到的,生活经验能够给与孩子一定的帮助,因此每个孩子至少能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敢于猜想、敢于实践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对于老师来说,这一过程是一种建构性教学过程。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对于搭配,每个孩子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搭配体验。在学生动手搭配的时候,老师通过巡视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知识经验。我在巡视学生动手操作阶段,发现,大部分孩子自己就可以用交换位置法进行色彩搭配,于是我在重难点讲授时就侧重于梳理交换法,以及
详细介绍固定位置法。第二次操作让学生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一定方法进行搭配,是学生从无序搭配到有序搭配的训练,有利于方法深化。第三次操作是在方法讲练完成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最熟悉的数字进行搭配,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数字搭配,从中获取成就感。第四次操作是
拍照搭配,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2种方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使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实验,一步步体验了学生数学的方法,在每一次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参与,环节整合使得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到学生自己搭配数字时,基本都能很快地解决问题,收获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
问题设置上缺乏针对性,由于问题复杂,我担心讲解啰嗦,所以沿用了课本上的语句,而没有深加解说,使得学生出现了上衣涂两种颜色的想法,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每一个关键问题的设置,语言不仅仅要简洁,还要清晰无歧
义。2、在方法比较上更突出两者的区别。交换法是先选后排,而固定法是先排后选。3、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学上,虽然是内容深化,但是仍要预想好怎么讲解才能更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