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雕塑《第二课 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学设计7-人美版

DOC
  • 阅读 2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61.000 KB
  • 2022-12-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美术-雕塑《第二课 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学设计7-人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雕塑《第二课 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学设计7-人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美术-雕塑《第二课 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学设计7-人美版.doc,共(4)页,6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3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教材分析教学背景分析课程背景新课程标准引导下的高中美术课程是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为基础的,知识构建融入了各学科知识的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是开放的课程。引导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更为全面的体

验艺术与人,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本课教材背景《尽显东方神韵

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这一课是学生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一课,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赏析和创作临摹兵马俑,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征有基本的了解,进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和文化的关

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进而创作美术作品,并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学情背景新课程标准引导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人审美判断和审美感悟为前提的,高中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头脑中

已经有了一个主动的审美模式,是活的审美个体,在美术学习中更希望具有理性判断力,如果没有得到适时地帮助和引导,会逐渐丧失美术学习的自信,进入美术课程学习的瓶颈期。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完成知识间的有效迁移,进入美术课程的深度学习状态,学生和教师在完成双向对应的审

美教学同时,把课堂作为师生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共同对求知的过程负责,这样的审美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目标知识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形式特征,以及美术作品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内涵。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中体现出的历史、社会、政

治、经济的特征。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影响雕塑作品风格的社会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临摹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意识,帮助

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情感通过教师引导的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主动的思考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和态度。教学教

法设计教学方法逐步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将审美内容放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将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机的整合,并不断发现求知领域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研究、创造性的解决美术学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建立开放、和谐、生态的学

习氛围,将课堂作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平台。教学手段本节课中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融合,加强教学直观性体验,让美术课成为能够体验到、思考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课程。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意图核心素养

目标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欣赏:1陶鹰尊2青铜象尊思考:1陶鹰尊的造型特点?2仰韶文化的特点?(神灵与意象化)3青铜器的纹饰形态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知识软着陆审美判断图像识读知识探索欣赏:1兵马俑2视频:在美国折断手指的兵马俑总结:兵

马俑的特点:大、多、精、美思考:1兵马俑的造型特点?2兵马俑产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讨论:1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2比较分析秦代雕塑和古希腊雕塑的不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图像识读文化理解欣赏:霍去

病墓前雕塑《卧马》《卧虎》《马踏匈奴》讨论:1汉代的时代特点2汉代的雕塑艺术特点3霍去病墓前雕塑的艺术语言知识总结思考:比较分析秦代汉代雕塑的异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知识探索欣赏:1敦煌莫高窟视频2敦煌4

5窟彩塑探究:1宗教雕塑的精神内涵2敦煌莫高窟产生的历史原因?3初唐时期的造像特点?4盛唐时期的造像特点?5彩塑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建立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知识整合拓展分析:1兵马俑雕塑方法2学生作品分析探究:如何

能快速做出兵马俑模型小组创作:合作临摹兵马俑雕塑思考:材料、主题、动势之间关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整合及拓展美术表现创意实践三、教学评价及反思教学评价及反思新课标对高中美术的影响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强调基础性和选择

性,满足个性需求,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运用质性评价,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提

出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原则“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是一致的,是新课程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共

同追求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教学高中学生有参与学习的愿望与开拓创新的意识。本课教材的开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关注的内容为切入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也获得了丰富的艺术情

感体验;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学生群体思维的碰撞,互为补充、相互完善,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得到了锤炼,形成更清晰、更生动、更完美的艺术形象,逐步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的美术课

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养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情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及美术核心素养。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中国

古代雕塑艺术,培养学生主动交流思想、情感、分享知识和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通过教师引导,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从文化角度观察和理解雕塑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四、结语:多年的美术教学让我深

深的感受到,高中学生的美术教学既有美术学科教学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其阶段自身的特殊性,即:高中学生审美态度已经开始确立,形式构造能力较之以前得到快速发展,艺术情感表达从感性认知向理性思考转变,艺术理解能力从简单的图形识别转向深化,审美趣味及审美态度向多

元方向发展。只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形式,开发新的课程资源,高中的美术课程应该是感之以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课程。高中美术鉴赏课《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中国古

代雕塑艺术教案单位: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姓名:刘立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