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十课 人类生活得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1-人美版

DOC
  • 阅读 5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2.312 KB
  • 2022-12-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十课 人类生活得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1-人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十课 人类生活得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1-人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十课 人类生活得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1-人美版.docx,共(4)页,32.31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1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谋杀之谜——《马拉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进行情景再现,对美术作品《马拉之死》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通过学习艺术著作《马拉之死》,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

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情景设计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教学难点:鉴赏作品的方法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法证先锋》呢?在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角色,能在案发现场发现很多有利于案件调查的线索,这个角色是什么呢?”——“法医”今

天,我们就以法医的身份来调查一宗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案件——《马拉之死》二、讲授新课(一)出示图片《马拉之死》,画家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这宗发生于十八世纪法国的凶杀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协助我们调查案件的前因后果。画面得到什么信息?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构图非常简洁,

背景是一块毫无修饰的墙面,只有微弱的光线.马拉靠在一个浴缸里,一只手无力地垂落在缸外,另一只手拿着字条,头后仰,面带着平静的表情,就像工作劳累后闭目小憩一样,地上有一把带血的小刀,鲜血从他的胸膛流出。根据画面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案发时间是什么时

候?死者是谁?案发地点在哪里?死因是什么?凶器是什么?凶手是谁?作案动机是什么?(1)案发时间出示图片,字条上的文字显示“1793年7月13日”(2)死者是谁?——马拉男50岁(3)案发地点在哪里?——浴缸内(4)死因是什么?——被利器刺死(胸口的伤口)(5)凶器

是什么?——小刀(地上带血的小刀)小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画中的男人名字叫马拉,被人用小刀刺死在浴缸里(排除自杀),这时我们心里都会有一连串的疑问——凶手是谁?他/她的杀人动机是什么?这个马拉又是什么人物呢?(我们可以在画面哪个地方找

到答案呢?)(二)时代背景(1)1793年7月13日是什么时期?——法国大革命时期(大家对法国大革命有什么了解呢?)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之后,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先后由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的督政府,到1804年拿破仑

称帝统一帝国。吉伦特派——温和派雅各宾派——激进派(2)死者:马拉物理学家、哲学思想家及革命倡导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主编内容激进的《人民之友》,强调要建立革命专政,用暴力确立自由。一方面,他是弱势群体的保

卫者,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复仇心极强的人,嫉妒又冷酷,杀了很多政敌甚至革命者,他认为只有血洗巴黎,杀尽反革命份子,革命才能有成功的一天。为什么要浸浴?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皮肤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

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这样的一个人会引来什么样的杀身之祸呢?——反对派/被他处死的人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答案呢?——他手里拿着的字条字条内容:“1793年7月13日,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致公民马拉:‘我’十分不幸

,指望能够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3)凶手: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热爱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共和主义者她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呢?当时马拉正在草拟一份名单,打算在革命成功后拘捕和处死反革命份子,当中包括皇室、贵族、富户等三万多男女老幼。科黛认为马拉的

言行威胁到法国的存亡,自己有责任制止马拉对无辜的杀害。(4)作案过程当天科黛假份送情报的人进入马拉的住所,一边向马拉递上字条,一边报告,趁其不备,拨出小刀,刺向马拉。(三)细节鉴赏了解了事件经过之后,你觉得画家是站在什么角度

去画这幅画呢?是赞颂的还是贬低的?画中的马拉是一个什么的人?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呢?(1)出示图片,对比两张图,发现问题。画作中的马拉,是被仁慈、正直和无私的爱国情怀所美化的人。他皮肤的色调,如同冰冷的石头,马拉身上的伤口醒目,细致,如同十字架上

耶稣身上的伤口,而马拉此时似乎也有着耶稣般的感召力。整幅油画弥漫着悲凉的美感,聚集着一种宗教崇拜的意义,画家塑造了一位已经死去但仍永远活着的英雄。(2)出示图片,对比这三张图片画中马拉整体姿态,特别是下垂的胳膊,巧妙地将观画者的感受与耶稣基督的印象联系了起来。—

—营造马拉“圣徒”形象(3)浴缸旁边的木台上的字条内容:“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现马拉至死都没有放弃为共和国制而工作(4)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

尤其是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达维特”有如石碑上的铭文。这简洁、严谨、明晰的表现手法以及深入、具体的刻画,反映了达维特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四)关于作者雅克·路易·达维特法国著名画家,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画风严谨,技法精工。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曾任公共教

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的委员。代表作品《荷拉斯兄弟之誓》、《萨宾妇女》、《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典礼》其中《马拉之死》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画作,达维特是马拉的朋友,在马拉死后两个小时,达维特赶到现场,画了这张素描稿,在同年11月完成了油画创作《马拉之死》。也正是这一幅画让达

维特被批判为“艺术暴君”。(五)结案陈词法国大革命期间,50岁的马拉由于思想过于激进,处死过多无辜对革命不够热衷的革命份子,引起温和派25岁的科黛的不满,于1793年7月13日,被刺死在家中泡药的浴缸中,凶手科黛在次年被送上断头台。(六)不一样的《马拉之死》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马拉的

死,有不一样的感受。(1)出示图片保罗·波德里《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画家站在科黛的角度去刻画马拉之死,画中科黛在杀死马拉之后,并没有逃走,而是一脸正气的站在角落,等待抓捕,表达她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2)爱德华·蒙克的《马拉之死》,利用性与暴力的方式去表达事件,画面效果强烈。(3)《英雄

与恶魔》(4)曾梵志《马拉之死》艺术之美的力量能蛊惑人心,也能恨之入骨(七)讨论假如你是一名画家,你会如何去表达马拉的死呢?(八)总结美术作品鉴赏的主要方法(1)观察作品,根据作品内容去分析评价作者的创作意图(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立场(3)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作者的艺术观念以及作品深层的内涵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6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