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素材2-人教版.docx,共(2)页,14.45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2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移情草木——中国花鸟画伴随着音乐声,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花鸟画作品,让同学们初步观赏一些中国古代花鸟画作品,展示的作品都是在古人心目中有其性情和涵义的。代表富贵的牡丹、象征长寿的桃子、岁寒三友以及文人画中的四君子等。展示作品(北宋)文
同《墨竹图》、徐悲鸿《奔马图》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
。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却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瓢泼似地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
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他便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他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
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
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后人称赞他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竹子虽然经过风吹雨打,但是仍然能够顽强的生长。也传达出了作者爱生活、爱自然的情怀。《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
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
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
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抗日战争时期,面临民族存亡的重要关头徐悲鸿用马奔腾的气势象征民族精神。画马寄托了自己对祖国热爱之情。学生感受中国画笔墨情趣讲解:墨分五色指焦、浓、重、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