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学设计1-人教版.doc,共(4)页,9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1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评述一、教材分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
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本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二部分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以苏州园林为例);这堂课设计的课题侧重了解华夏艺匠建筑艺术中的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赏析。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
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二、学生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宛自天
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三、教学目的: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②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髓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神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先听一段乐曲,听听是哪里的曲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
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晖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从声腔和伴奏上多用丝竹管弦乐器为主,声腔华美婉转悠长。一唱三叹,情感细腻,结构严整,曲词优美,风雅含蓄;昆曲的许多剧目
也都是歌颂纯美浪漫,经典奇幻的古代爱情故事。花开得如此美艳,却只有破旧的墙来欣赏,也就是美丽的春光无人欣赏,白白浪费了。杜丽娘借此自比,美丽的青春容颜没人爱恋,空有美貌都白费了。《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
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行云彩霞,华丽的亭台楼阁;春天的微风细雨,水汽弥漫远望有如烟雾笼罩,装饰华丽的船,天气的变化和景色的优美,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描绘的正是园林中景致。引入:充
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苏州园林(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园林?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采山水地貌通过改造形,结合植物的栽培,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构成的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那么中古古典园林有那些分类呢?中国古典园林与外国古典园林的不同特色?对比分析一下
,中古古典园林有什么特点呢?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体系包括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而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也是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很多,按占有者的身份可分为皇家园
林和私家园林。1)皇家园林(代表:颐和园)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代表:苏州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
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国、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对
学习?——不同哲学思想,体现不同的造园思想。(3)中古古典园林有什么艺术特点?中古古典园林有什么艺术特点1)PPT图文集锦(欣赏苏州园林自然之美)自然美(意境之美,诗情画意之感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合一品读苏州园林课文,看看这些画面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意境之美,同时也是古典原理设计的主导思想)
苏州园林给我们一种幽静,典雅,深远,迂回曲折,蜿蜒无尽,秀丽的虽有人造,宛若天成的自然之美。•神似—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植被作为装点的。而山水植被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的的利用或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和
剪裁,从而出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虽为人做,宛自天开”,达到“一峰山太华千岳,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艺术的精髓,在于所创造出来的意境,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本质特征。
园林意境:通过构思创作,表现出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它不象花草树木一样实在,而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能让人回味无穷,遐想联翩。•以人工造景为主,天然造景为辅,园林
并不是直接欣赏自然,而是把自然风景高度概括和提炼,通过山石、水池、树木、花草等自然素材,构成象征性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古典园林带给我们的感受,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
,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创园宗旨。1.虽有人造婉自天开的自然美2.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3.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诗情画意的的古典园林,它是通过
那些方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2)可行,可望,可居的空间美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
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通过窗子看到不同的画面,不宜景异之美,一格窗景就是一副立体的画,轻描淡写,空秀美,本来小房间和外都是隔离的,但是经过窗子的隔又
与外边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隔而未隔感觉。古人也常常在诗词中提到窗子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除了窗子可以让有限的空间,给人不限的感觉,给我们营造园林空间上的美感,在我们的课
本中,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说到,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空间的分隔手法,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等
等,突破有限空间,丰富园林的层次。除此外,我们的造园艺术家还通过各种各样的造园手法到达这种空间美——常见的几种造景手法常见的造景手法:1.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利用门窗的边框,作为的框景画框,形成十分诱人的风景画面,这便是框景。2.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
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3.分景几平方米得小院,运用园门,假山,植物,墙垣等将一个院子分隔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层层深入,这是分景4.借景拙政园的倚虹亭借园外的北寺塔(远借)陶渊明有一首诗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即是借景;5.障景
(抑景)障景,眼前或则是山或则是植物挡住,目的是迎着我们继续去探索,去欣赏,是为了丰富我们的视觉层次,美的感受。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
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空间布局美(通过造景手法借景障景造景分景等等的手法)达到土地,水体,植物的合理布局与配合以及这些中国古典的哲学思想)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以雅为其主要变现
手法。园寓诗文,复再藻饰,有额有联,配以园记题咏,园与诗文合二为一。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通常是与一些诗文、书画、楹联相结合,这些也增添了园林的诗情画意。“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3)诗情
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从历史典故、景点提名、植物寓意、图案雕刻等方面欣赏中古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的人文美。历史典故:拙政园明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yù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
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此外还有退思园、与谁同做轩的等等。景点提名:例如:见山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听阁——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植物寓意:竹子: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坚强和
长寿莲花:洁净无暇,高洁——出淤泥而不染兰花: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荣华富贵。。。。。。图案雕刻(4)课堂小结(5)课外延伸:欣赏中国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