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故事两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95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59.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1课《庄子-故事两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1课《庄子-故事两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1课《庄子-故事两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5)页,5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8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桂平市南木一中罗冰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把握文意。2、能力目标: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

意。3、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文内容具有开放性,只是对当时的活动情景和语言作了客观陈述,没有任何评价性语言,既有利于教师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文本,又便于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并体

验、感悟,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2、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3、教学难点: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

学习流程。学生可通过听读,资料助读、情景再现、辩论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在“人知鱼乐否”这场争辩中庄子和惠子谁占上风。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1、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理解文意。2、注重感悟是教学的主渠道。3、

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个性感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课件演示)楚国郢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

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徐无鬼》这是惠子死后,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

他的人说的一个故事,是感慨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对手了。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故事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25799.htm)二、资料助读,拓宽视野。(课件演示)

1、庄子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2、链接百度百科“庄子”网页,http://baike.baidu.com/view/2760.htm供学生课后查阅,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三、突破语言

关,疏通文意。1、无标点朗读,检查学生能否根据自已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断句。2、听录音,纠字音,自查断句是否正确。(录音来源:百度搜索。故事导入,理清庄子和惠子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

了解庄子及其著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此环节突出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反复地多层次地“读”,学生才能理解文意,从而解决教学http://www.5156edu.com/page/09

-12-16/51916.html)2、齐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捕捉重要的语言信息,体会庄子和惠子两人的话中之意。3、分组翻译课文,要求每个组员必须有任务。4、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归纳重要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练习来源:百度搜索。)四、过好故事关,培养能力。1、概括课文内

容。2、庄子的观点是什么?他为什么持这种观点?(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3、谁是这场争辩的胜者?(从逻辑上看似乎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庄子靠曲解惠子的意思,偷换概念才能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

判断。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和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4、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庄子和惠子,重现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情景。(要求:在原文基础上加入想象和联想)(课件播放背景音乐)五、突破思想关,拓展思维。1、播放改编自

本文的名为《安知鱼之乐》的动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动画来源:百度视频搜索。http://video.sina.com.cn/v/b/22419496-1393461321.html)2、举行小型辩论会。(赞成庄子观点的同学为正方,赞成惠子的重点。此环节

旨在让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解决教学重点。并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在愉悦的表演中得到全面发展。此环节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课文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意。辩论是学同学为反方。)师总结: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

欣赏的态度。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六、结束语。我把顾城的诗篡改一下,送给大家,作为今天这堂课的结束:庄子给了我们明亮的眼睛,我们要用它来寻找诗意!生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突破教学难点。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寻找诗意。七、板书设计庄子:鱼乐(欣赏)人知鱼乐否惠子:不可知(理性)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文章的思路,让学生一目了然。八、练习设计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九、教学过程流程图十、教学反思许多学生认为文

言文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不广泛,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导入新课资料助读突破语言关过好故事关突破思想关听范读、齐读、翻译课文表演“游濠梁”的情景看动画、举行小型辩论会}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利用互联网的搜索作用,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形象化

、具体化、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辩论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在辩论之前我做足了铺垫:让学生在理解文意后观看一则改编自本文的动画,这则动画不仅是课文内容的深化,更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观看动画后深受感染,正反双

方唇枪舌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辩论,有理有据的发言博得阵阵赞赏的掌声,学生完全沉浸在思维碰撞的快乐中。原来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互联网的作用。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但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艺术。在今后的教学

中,我将继续利用“互联网搜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632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