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4-八年级下册音乐【湘艺版】.doc,共(5)页,4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5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变奏曲及变奏手法,并能对出现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2、了解海顿的代表作品《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3、通过聆听音乐、
学唱主题旋律、分析理解作品,感受海顿的音乐创造风格;4、能够对海顿的作品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学重点1、理解变奏曲及变奏手法,并能对出现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2、通过聆听音乐、学唱主题旋律、分析理解作品,感受海顿的音乐创造风格;教
学难点学生能够对海顿的作品产生兴趣,激发其创作欲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纸片卡、打击乐器钹教学过程一、了解变奏教师钢琴弹奏儿歌《小星星》旋律及变奏旋律,导出变奏的创作特点。二、揭示课题1、欣赏《惊愕交响曲》主题A,设问:A、主题音乐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B、你觉得主题音乐由几部分组成?2
、简介作曲者海顿及乐曲的创作背景;3、出示课题《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三、聆听主题音乐,感知音乐形象1、聆听主题a,设问:音乐是否有重复?与第一遍相比,重复时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跟琴学唱主题a;3、一边唱主题a,一边做“小鸡啄米”手势;4、分成两
大组,再次演唱并做“小鸡啄米”手势:○1、第一遍,全体一起轻声演唱;(表现p)○2、重复时,减少一半人数轻声演唱;(表现pp)○3、最后ff处,全体一起唱,并请一位同学尝试用打击乐器钹营造“惊愕”氛围;(表现ff)【设计意图:深刻体
会主题音乐重复时的强弱变化及“惊愕”的效果】5、欣赏主题b,观察:音乐有重复吗?重复时,演奏的乐器发生了什么变化?四、聆听、体验A1(变奏一),感知变化1、初听A1,感受与主题的不同。(思考:有没有听到新的旋律?)2、再次聆听A1,探究新旋律出现
的位置及使用的乐器?3、活动体验:听到主题旋律时学“小鸡啄米”,当新旋律出现时,右手画弧圈;【设计意图:形象地让学生体验A1新旋律出现的位置以及旋律线条】4、小结:A1采用的变奏手法是发展新旋律。五、聆听
A2(变奏二),体验大小调1、讲解音乐中调式的变化;2、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调式的变化;3、活动体验:听到大调时双手做张开的手势,当小调出现时双手做合拢的手势;【设计意图:形象地让学生感受A2中的调式变化】4、小结:A2采用的变奏手法是改变调式。六、聆听A
4(变奏四),体验音乐变化1、初听A4,感受音乐气氛;(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2、找出A4使用的乐器组;(在刚才的演奏中,你听到了那些乐器的演奏?)3、对比A4与主题发生的变化;4、小结:A4采用的变奏手法是增加一个声部。七、欣赏A3(变奏三)1、探讨A3采用了怎样
的变奏手法;(与主题相比,A3(变奏三)发生了什么变化?)2、活动体验:合着音乐节奏原地小跑;【设计意图:形象地让学生体验A3中四个十六节奏型给人阳光、积极向上的感受】5、小结:A3采用的变奏手法是改变节奏。八、完整聆听、加强体验全体同学随老师一起,边聆听边做身体律动;九、教师小结、结
束新课师: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体验了各个变奏在音乐中的运用。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主题创作出新的变奏。让我们的生活因创作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