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单元《G弦上的咏叹调》PPT课件-八年级下册音乐【冀少版】.pptx,共(11)页,984.50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63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冀少版中学音乐八年级下册G弦上的咏叹调第4单元作者简介巴赫(1685—1750),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斯卡拉蒂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
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创作背景传说在宫廷舞会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脚,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断裂了。当大家准备看巴赫出糗的时候,巴赫,仅仅只
用了一根G弦,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该曲子就是所说的《G弦上的咏叹调》(《G弦之歌》)。此乐曲在巴赫死后100年后才大为流行。乐曲简介《G弦上的咏叹调》,又名为《G弦之歌》,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
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十九世纪德国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小提琴简介:小提琴(英文名:violin)是
弦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形状构造: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
、音柱等。小提琴演奏历史的发展:16世纪,小提琴开始在意大利出现时,一般用来伴舞、伴唱,或直接演奏歌曲。17世纪初,随着小提琴奏鸣曲的出现,演奏技术也相应发展。法里纳(约1600~约1640)在1627年的创作中,就采了用双音、震音、颤音及高把位,并模拟猫叫、狗吠、笛
、鼓、吉他等声音。一些演奏家与作曲家也竞相仿效。于是模拟杜鹃、夜莺、公鸡等声音的作品,充斥于当时的乐坛。直到17世纪后半叶,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家科雷利才把小提琴艺术引上了正途。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
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皇后,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艺术。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了。现代小提琴:世界小提琴十大名曲:1、纪念曲——德国
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2、圣母颂——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Wilhelmj)3、云雀——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Dinicu)4、沉思——法国作曲家马斯涅(Massenet)5、爱之喜悦——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6、匈牙利狂欢节——匈牙利小提琴家胡拜(Hubay)7
、E小调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Mendelssohn)8、流浪者之歌——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Sarasate)9、引子与幻想回旋曲——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10、魔鬼的颤音奏鸣曲——意大利小提琴家塔尔
蒂尼(Tart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