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物理考前冲刺(1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选择题猜押练 (含详解).doc,共(9)页,176.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3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考物理冲破高分瓶颈考前必破破(1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选择题猜押练【真题引领】1.(2019·全国卷Ⅲ·T20)如图甲,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
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A.木板的质量为1kgB.2~4s内,力F的大小为0.4N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2.(20
19·北京高考·T20)国际单位制(缩写SI)定义了米(m)、秒(s)等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均可由物理关系导出。例如,由m和s可以导出速度单位m·s-1。历史上,曾用“米原器”定义米,用平均太阳日定义秒。但是,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
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采用物理常量来定义则可避免这种困扰。1967年用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频率Δν=9192631770Hz定义s;1983年用真空中的光速c=299792458m·s-1定义m。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7个基
本单位全部用基本物理常量来定义(对应关系如图,例如,s对应Δν,m对应c),新SI自2019年5月20日(国际计量日)正式实施,这将对科学和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B.用真空中的光速c
(m·s-1)定义m,因为长度l与速度v存在l=vt,而s已定义C.用基本电荷e(C)定义安培(A),因为电荷量q与电流I存在I=,而s已定义D.因为普朗克常量h(J·s)的单位中没有kg,所以无法用它来定义质量单位3.(2018·
全国卷I·T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高考猜押】4.一位运动员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
,利用仪器测得该运动员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由图可知,运动员发生超重的时间段为A.0~t1B.t1~t2C.t2~t4D.t4~t55.(多选)
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桌面B,轻质细绳一端连接B,另一端绕过定滑轮连接C物体,己知A和C的质量都是1kg,B的质量是2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3,其它摩擦不计。由静止释放C,C下落一定高度的过程中(C未落地,B未撞到滑轮,g=10m/s2)。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B.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5NC.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2.5m/s2D.细绳的拉力大小等于10N6.水平传输装置如图所示,在载物台左端给物块一个初速度。当物块通过如图方向转动的传输带所用时间
t1,当皮带轮改为与图示相反的方向传输时,通过传输带的时间为t2,当皮带轮不转动时,通过传输带的时间为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一定小于t2B.一定有t2>t2>t1C.可能有t3=t2=t1D.一定有t1=t2<t37.(多选)(2017·安徽
省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质量为0.2kg的物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6s末撤去水平推力F,如图实线表示其运动的v-t图象,其中经过点(4,0)的虚线是6s末v-t图象的切线。(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6s未物块速度方向改变B.0~6s内物体平均速度比
6~10s内物块平均速度小C.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D.水平推力F的最大值为0.9N8.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置在水平地面上,用一条遵守胡克定律的橡皮筋将小球P悬挂于车顶O点,在O点正下方有一光滑小钉A,它到
O点的距离恰好等于橡皮筋原长l。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小球的高度A.保持不变B.逐渐降低C.逐渐升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9.(多选)(20
17·石家庄质检)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滑块的质量m=2kgB.小滑
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当水平拉力F=7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D.当水平拉力F增大时,小滑块的加速度一定增大10.(多选)(2017·桂林、崇左联合调研)水平力F方向确定,
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a所示,用力F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物块,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a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由图示可知A.物块与水平桌面间的最
大静摩擦力为3NB.物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物块的质量m=2kgD.在0~4s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为12N·S11.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现用大小等于
mg的恒力F竖直向上拉B,B向上运动h时与A分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和A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B.B和A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C.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运动D.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h高考物理冲破高分瓶
颈考前必破破(1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选择题猜押练(答案)【真题引领】1、【答案】A、B解析: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s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F等于f,故F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错误;在4~5
s内,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ma2=f=0.2N,加速度大小为a2=m/s2=0.2m/s2,得m=1kg,故A正确;在2~4s内木板加速度大小为a1=m/s2=0.2m/s2,则F=ma1+f=0.4N,故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错误。2
、【答案】D解析: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因为物理常量都经过了精确测量和严格验证,从而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A正确;用真空中的光速定义m,即光在真空中传播299792458分之一秒的距离,且s早已定义,故B正确;由公式I=可知,安培即为1s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故C正确;由于E=hν,
J·s=N·m·s=kg·m·s-2·m·s=kg·m2·s-1,又由于λ==,可解得m=⇒==kg,D不正确。3、【答案】A解析:设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l,根据胡克定律有kl=mg。物块P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k(l-x)-mg=ma,解得F=ma+kx,则可能正确的是A。【高考猜押】4、【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速度方向向下时为正方向,运动员发生超重时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反映在v-t图象中时是斜率为负的时间段,所以只有在t2~t4阶段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故C正
确,故选C。5、【答案】BC解析假设A、B不发生相对滑动,整体的加速度a=mCgmA+mB+mC=101+2+1m/s2=2.5m/s2,隔离对A分析,f=mAa=1×2.5N=2.5N<μmAg=3N,可知假设成立,即A、B两物体不发生相对滑动,
A所受的摩擦力为2.5N,加速度为2.5m/s2,故A错误B、C正确;隔离对C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律得mCg-T=mCa,解得T=mCg-mCa=10N-1×2.5N=7.5N,故D错误。6、【答案】C7、【答案】BD解析6s末物块速度仍为正值,故速度方向没改
变,选项A错误;若0~6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为3m/s,而由图线可知,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3m/s,而物体在6~10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3m/s,故0~6s内物体平均速度比6~10s内物块平均速度小,选项
B正确;撤去外力后的加速度a=ΔvΔt=610-6=1.5m/s2,根据a=μg=1.5m/s2可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5,选项C错误;物体的最大加速度为am=ΔvΔt=66-4=3m/s2,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F-μmg=mam,解得Fx=0.9N,选项D正确;故选BD。8、【答案】A解析小车静止时,对小球有FT1=mg,弹簧的伸长量x1=mgk,即小球与悬挂点的距离为l1=l0+mgk;当小车的加速度稳定在一定值时FT2cosα=mg,FT2sinα=ma,解得FT2=m
gcosα,弹簧的伸长量x2=FT2k,则小球与悬挂点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为l2=l0+mgkcosα·cosα=l0+mgk=l1,可见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到悬挂点的距离与加速度无关,是不变的,选项A正确。9、【答案】
AC解析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当F=6N时,此时两物体具有最大共同加速度,代入数据解得:M+m=3kg,当F大于6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F-μmgM=FM-μmgM,知图线的斜率k=1M=1
,解得:M=1kg,滑块的质量为:m=2kg,故A正确;B.根据F大于6N的图线知,F=4N时,a=0,即:0=F-10μ,代入数据解得:μ=0.4,所以a=F-4,当F=7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3m/s2,根据μmg=ma′得:a′=μg=1m/s2,故B错误,C正确;D
.当拉力增大时,两物体发生滑动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μmgm=4m/s2,恒定不变,故D错误。10、【答案】BD11、【答案】D解析B和A刚分离时,B受到重力mg和恒力F,B的加速度为零,A的加速度也为零,说明弹簧对A有向上的弹力,与重力平衡,弹簧处于压缩状态,A、B错误;B和A刚
分离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原来静止时弹力大小为2mg,则弹力减小量ΔF=mg。两物体向上运动的距离为h,则弹簧压缩量减小Δx=h,由胡克定律得:k=ΔFΔx=mgh。故D正确,对于在B与A分离之前,以AB整体
为研究对象,重力2mg不变,弹力在减小,合力减小,整体做变加速运动,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