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上册【北师大版】.doc,共(2)页,5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10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第五章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虚像和实像的区别(3)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体验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及过程(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实验中,领悟物理现象的奥秘与自然规律的和谐,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2)在
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3)通过和他人的合作交流,获得更完善的结论,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仪器材料电子白板、光具座、蜡烛、光屏、
玻璃板、小平面镜和硬纸片(共计10组)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引入由课件中桂林山水倒影的图片和日常生活中照镜子引入课题,根据课件中桂林山水倒影的图片和照镜子现象,引出平面镜成
像的概念以及今天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平面镜成像学生观察图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提出问题通过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教师直接引导学生提出今天所探究的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回答问题作出猜想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平面镜中的
像,对课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猜想,并且把猜想的结果写下来;引导学生,根据猜想总结出具体探究的问题在平面镜中观察自己的像,对老师的几个问题作以猜想,并将猜想结果作以记录设计方案以蜡烛成像实验为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和学生共同设计蜡烛成像的实验方案,提出在实验过程中所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题1:你准备怎样寻找像的位置?为此你准备用几根蜡烛?问题2: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平面镜?为什么?问题3:如何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问题4:用什么办法比较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学生分组讨论老师
提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设计方案在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并对实验器材进行选取在老师指导下选取实验器材实验探究指导学生,逐步完成探究实验探究1:像和物大小
有何关系?探究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何关系?探究3:观察实验中镜前物体和它的像的对应点的连线,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探究4:平面镜成什么样的像?探究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像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像的大小,状变吗?探究6:像和物的左右有
何关系?点燃蜡烛实验探究,并将探究结果记录针对问题探究6,学生利用自己的镜子探究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左右相反4.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5.像是正立的虚像6.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也
远离或靠近平面镜,且像的大小、形状都不变交流归纳,总结结论课堂练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设计两道练习,学生完成练习畅谈收获让学生单独陈述本节所学知识,老师点评课后作业1.依据课本108页《望不到尽头的长廊》的制作方法,自制一个《望不到尽头的长廊》2.完成课后习题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