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滑轮》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版】.doc,共(5)页,10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40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1.2滑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与作用;(2)通过探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
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特点。难点: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学法:“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资源】多媒体仪器、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提出问题】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
1.杠杆的平衡条件:2.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L1>L2,F1<F2费力杠杆:L1<L2,F1>F2等臂杠杆:L1=L2,F1=F2回忆发言,指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杠杆的分为类。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
知识,加强学生们对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入新1.【多媒体展示】旗杆顶部结构、建筑工人向楼顶运重物观察并分析图片,回忆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产生好奇心。2.【提出问题】(1)当国旗徐徐上升的时候,旗手是如何拉绳子的?为何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却
向上运动?(2)楼顶上的建筑工人用一个滑轮来提升重物,而没有直接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贴近生活的情境之中引出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吸引学生们继续探索下去。2课提升,目的是为了什么?3.【多媒体展示】滑轮:边缘带凹槽且能绕轴转动的轮子。认识滑轮。在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前先使学生认识什么
是滑轮。新课教学一、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1.趁着学生们兴趣高涨,引导学生动手实验(2人一组),用模拟升旗和模拟建筑工人提升重物的方法将桌上的钩码吊起来。学生动手实验,亲自摸索着完成任务。在没有教师演示、讲解的情况下,由学生们自己摸索着完成老师的要求,会使学生
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成功感。2.引导学生观察:滑轮在工作时,轴是定的还是动的,并由此引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多媒体展示】(1)定滑轮: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观察
、对比两种滑轮。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学会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先使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以便于后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进一步掌握利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提出问
题】用上面的两种方法提起同样重的钩码,拉力大小相同吗?能省力吗?可以省距离吗?使用它们分别有什么好处?思考这样设置问题能够明确探究目标,以便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突破难点。2.【猜想】提出猜想3.【设计实验与表格】引导:要弄清上面这
些问题,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教师引导:要记录的数据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己设计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并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倾听学生的设计思路,适时给予点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们设计的表格。引导学生们确定一个合理的表格。讨论、合作、设计表格。讲述设计思
路。根据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情况,对自己设计的表格适当加以修正。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一个合理的表格。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培养其自信的特点,同时使聆听的学生从其他人的设计之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使学生们能够充
分认识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避免学生盲目实验,以便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突破难点。【多媒体展示】表格,参考表格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表格提高课堂效率。3新课教学定滑轮动滑轮钩码重拉力大小方向钩码移动距
离拉力移动距离省力情况改变力的方向情况省费距离情况4.【进行试验,记录数据】教师指导:①尽可能使用两个以上钩码②对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要让钩码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上升或下降③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子平行④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调零,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选取实验
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巡回指导,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进行实验必要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的探究顺利完成。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们交流、对比。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一些小组
的数据,供学生们交流、分析、对比。分析、对比、论证使学生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对探究过程中认真、创新、团结合作好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认真、严肃的参与探究活动,并养成团结协作的
好习惯。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不省也不费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一半力,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归纳,得出结论,通过比赛,强化记忆。教师板书,学生笔记,通过比赛,提高效率。6.【分析实验误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①在探究定滑轮特点的过程中,
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②在探究动滑轮特点的过程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严谨态度。4新课教学中,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多媒体展示】(1)在探究定滑轮特点的过程中,误差主要来自:①绳子和滑轮之间的
摩擦;②绳子所受重力;③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在探究动滑轮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动滑轮误差除了来源于和定滑轮相同的三反面,还来源于④动滑轮所受重力。多媒体展示结论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三、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1.【提出问题】定滑轮、动滑轮为何有以上的特点?思
考。吸引学生继续探索的愿望。2.【多媒体展示】滑轮是一种严重变形的杠杆。1.将等臂杠杆的中间部分加宽;2.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轮;3.再把圆轮的外缘加工成槽状。观察,理解。多媒体展示形象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且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3.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杠杆知识讨
论为什么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能省一半力。4.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并给予点评。在练习本上画两种滑轮的支点、动力臂、阻力臂,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讨论。复习杠杆知识,并从本质上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课
堂小结【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所得、能力所获、情感体验各方面进行总结。回顾、表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深化】杠杆、滑轮都是简单机械,使用它们提起重物时,有的省力,有的不省力;有的可以移动较短
的距离,有的要移动较长的距离。你认为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非距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思考、讨论。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简单机械;也没有既费力又费距离的简单机械。可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为后面“功的原理”
的学习做铺垫。作业1.巩固基础:独立完成课后“自我评价”;2.走向社会:调查滑轮的应用;3.我的设计:设计一个升降装置让学生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的同时,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动手能力。【板书设计】
511.2滑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