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共(4)页,84.35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6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了解秦朝的灭亡。【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
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学习,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
的历史信息。2.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2.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三、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及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
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课名秦末农民大起义学科历史授课年级章节七年级上册第10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班级2016年11月11日704班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及突破:1.秦的暴政2.陈胜、吴广起义重点解决措施:1.秦的暴
政: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秦的暴政。2.陈胜、吴广起义:引导学生学会从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四个方面了解难点: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难点解决措施:材料研读,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点拨,分析归纳五、课前准备1.学生
搜集本课有关成语2.学生创作、排练课本剧《大泽乡起义》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百家讲坛国史通鉴秦二世而亡》片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十几年,秦朝为什么
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秦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新课学习一、暴政治国激民愤创设学习情境:穿越历史——梦回秦朝结合
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展示资料)情景一:老百姓的生活阅读情景材料,归纳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法残酷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新课学习情景二: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等图片情景三:秦国市场上奇怪的现象情景四:秦二世的
残暴【过渡】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二、农民起义诛暴秦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秦末农民起义分为两个时期:1.前期:陈胜、
吴广起义(1)起义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这场雨,秦末农民起义是否就不会爆发?(2)起义的经过(3)历史意义2.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过渡】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
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一山不容二虎”,秦二世更加残暴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识图,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两个时期学生历史课本剧表演《大泽乡起义》小组合作讨论,认识起义的根本原因。结合地图,阅读课文,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历史意义。讲述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深入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及历史意义。怎么办呢?三、楚汉之争夺帝位1.引导学生通过成语故事了解楚汉之争的史
实与性质。2.展示材料,引导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成语故事会,讲述楚汉之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材料研读小组讨论,依据材料归纳培养学生养成有序的叙述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学习小结1.知识归纳2.学史明智引
导学生思考:强大的秦朝为何会迅速走向灭亡?楚汉之争中,项羽为何失败?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会梳理归纳学习内容,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感悟“秦朝二世而亡”、“刘邦战胜项羽”的启示。培养学生梳理归纳学习内容,做好笔记
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更深地感受历史,理解以史为鉴的意义学习检测课件展示练习当堂完成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板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使用2016版七年级历史新教材的一节教学研讨课,经过几次磨课,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几易其
稿。本节公开课教学有一些收获:教学中注重整合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表演历史课本剧《大泽乡起义》,搜集与本课有关成语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史料研读,论从史出;感悟历史,学史明智。本节
课教学也有很多的不足:如何更加有效激活、训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如何进一步有效实现“轻教轻学轻课堂”等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