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doc,共(4)页,3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6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标要求】1.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2.知道秦朝的灭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了解楚汉之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
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教
学过程】导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可以代代相传,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呢?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
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一、秦的暴政1、大屏幕出示阿房宫图片和相关资料学生得出:规模宏大,所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
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歌谣中的历史——多媒体出示歌谣: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思考:从
歌谣中,你读出了哪些历史信息?释义:赋税——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学生分析材料后,得出秦的暴政表现:1.沉重的赋税2、饼状图(秦朝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约有2000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七十
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阅读材料后,得出秦的暴政表现:2.繁重的徭役思考:繁重的徭役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3
、展示秦朝的刑具图片学生分析后,得出秦的暴政表现:3.残酷的刑法4、结合材料及课本48页第一段及屏幕展现得出暴政表现:4、秦二世更加残暴问:面对秦朝如此残暴的统治,作为当时的老百姓,你会怎么做呢?学生:
反抗分析:所以必然引起秦朝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二、陈胜、吴广起义多媒体播放陈胜吴广起义的视频合作探究1:陈胜等人戍边路途中发生了什么事?随后做出什么决定?出示: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者: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多媒体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用动态地图演示: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结果;巨鹿
之战刘邦进军路线,秦朝灭亡。想一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鼓舞了后世的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三、楚汉之争播放视频《楚汉之争》
,了解楚汉之争的双方、经过及结果。多媒体出示表格:刘邦项羽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广纳人才,势力壮大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取得胜利,建立汉朝最终失败,乌江自刎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战争目的代表阶级战争性质秦末农民起义反抗秦的暴政农民阶级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帝位之争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的斗争利【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