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6《摩擦力》教案.doc,共(2)页,3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6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3.6摩擦力日期a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是普遍存在的,固体、气体和液体产生摩擦力。2.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重点难点分析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
具体方法。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引入]当你在平坦的马路上骑自行车时,若脚不踩脚踏板,车子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若想使行进中的车很快停下,应采取何种措施?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既有不利的一面,
也有有利的一面。一、学生探究——固体、气体、液体存在摩擦1、学生探究实验:分组操作图3-70、3-71及自行设计的其它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操作要领适当加以指导,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固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存在着摩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2、观察图3-74并阅读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讨论。总结:固体与气体间存在着摩擦。举例。3、观察图3-83,思考、讨论固体与液体间存在着摩擦,这一摩擦比相同条件下固体在气体中的摩擦大。结论:不但固体会产生摩擦力,气体和液体间也会产生摩擦力。气
体和液体间的摩擦力有时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四)摩擦的有害作用1.损耗能量,由各种形式的能量所转化成的机械能,由于摩擦作用,将进而转化为热能而散。2.引起磨损。它使机械效率降低,润滑油和功率的损耗增加,零件丧失精度乃至损坏,因而需要更换。(五)摩擦的有利作用从学生的生活出
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知识如何联系。课堂体验摩擦力。引导学生分别从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不同现象,分别分析不同状态物体与固体物质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的利弊,1.传动作用,各种动力机、驱动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传动装置(如皮带、传动链、
齿轮、蜗轮、蜗杆等)和各个联动部件之间的静摩擦力,带动各种工作机运转。2.制动作用,各种机械和交通工具乃至行人的减速和停止运行,都是借助于摩擦作用。据此制成制动器和离合器。(六)、讨论:假如没有摩擦,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小结
:作业布置结合课本与生活,让学生分析摩擦力的利弊。以及如何解决。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