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4《光和颜色》教案.docx,共(2)页,17.00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6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节光和颜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什么是光源,能确认生活中常见光源。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列举出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并进行解释。【版权所有:21教育】3、记住真空中的光速。4、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是复
色光。5、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6、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能力目标:1、提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有序探究,得出结论或作出解释。2、学习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逐渐养成乐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学习习惯。【重点与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形成。【教学准备】:手电筒、牛奶水、玻璃杯、激光教鞭
、玻璃砖、小孔成象演示装置、橘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设问:在一个黑暗的教室中间能否看清黑板上的标题?思考:人为什么在漆黑的屋子里看不见物体?小结:人要想能看见物体必须有光射到眼睛里。只有五彩缤纷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丰富
多彩的世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二)新课学习:一.光源1、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能发光吗?(要求学生举例子)学生举例:太阳、电灯、燃烧的蜡烛、手电筒、月球、钻石、荧火虫2、想一想:你们所说的物体都是自己能发光的吗?(要
求学生作出判断)3、小结:光源:通常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且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4、思考:月亮是光源吗?刚才我们讲到的哪些是光源?钻石是光源吗?黑板上的字能看到是光源吗?小结: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能看到的物体并
不一定是光源。过渡: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同样光源发出的光也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2·1·c·n·j·y生:水在水中也能看到物体;空气:看见各种物体;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物体。那光在
这些物体里是如何向四周传播的呢?21*cnjy*com二.光的传播5、实验探究:光斑实验a:打开手电筒,将一束光射向屏幕,上面形成一个圆形的光斑。然后用手遮住光路,在屏幕上形成影子。问:屏幕上的影子是如何形成的?说明了什么?初步得出:光在传
播时不会拐弯到不透明的手后面去,被挡住了,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实验b:激光在空气里的传播(点支烟会更明显)实验c:激光在水中显示直线光线。实验d:激光在玻璃砖中显示直线光线。思考:实验b、c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光在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引导:这句话对吗?如果光从一种介质
射入另一种介质会怎样呢?(如从空气到水里)演示学生发现折了。那如何科学描述呢?结论: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同一种、均匀)6、如何形象的表示光的传播情况呢?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前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人
们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引入:2。光线:有箭头的直线。“→”(假想的线)7、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四人一组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阐明理由,教师对错误的,正确的
均作分析,并用光线示范画图说明。教师准备:放映机、射击、看电影被他人、排队、手影、日、月食的形成。补充事例:课本P20思考题、小孔成像(先实验演示,再作图解释)、影子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