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学习与运用(四)》教学设计2

DOC
  • 阅读 3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0.500 KB
  • 2023-03-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小学书法【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学习与运用(四)》教学设计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书法【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学习与运用(四)》教学设计2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小学书法【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学习与运用(四)》教学设计2.doc,共(3)页,3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17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毛笔书法间架结构之——“背而不离”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了解“背而不离”的结字规律并感知其美。2.初步掌握“背而不离”的写法提要,能按此规律练字。3.养成观察字的结构,思考结字规律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引入:同学们!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

发展历史,中国书法以间架结构的合理布局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汉字间架结构的结字规律。【设计意图】:让学生提振精神,充满对书法练习的热情与信心。1.出示“兆”,请一名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字的间架结构。2.教师揭示:“兆”字外形似两人背靠背,(课件出示两人背

靠背的图片)左右两部分笔画相背而立,反向展开,左边的撇画与右边的竖弯钩形成背势,虽外形相背,但背而不离,相依相靠。www.renjiaoshe.com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书法间架结构中的一个技法“背而不离”

(板书)同学们,“背而不离”跟“向而不犯”“布白均匀”一样,都是汉字的基本结字规律,【设计意图】:由字形变为两人依靠的造型,这样的设计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兆”字两边笔画的背而不离、相依相靠。3.请同学们对照字帖摆一摆“兆”字两边的笔画,教师强调两部分不要分的太远,要注意两边倾

斜的角度,把两边相依相靠的形态写出来。(板书:笔画倾斜)【设计意图】:教师将“兆”字两边的笔画用KT板雕刻出来,让学生摆一摆,形象生动的展现的“兆”字不同的组合方式,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怎样摆放更美观。4.学生开始临帖,展台出示学生作品,教师发现问题,强调要领,用红

笔圈画。5.视频范写,请同学们看一下书法家是怎样写这个字的,请同学们看清老师的运笔方法和每一笔的位置。6.学生再次临写,与第一次写的比较,是否有进步。教师巡视并用红笔圈出好的字。7.教师展示学生作品,点评小结。【设计意图】:教师先让学生临写,再看书家临写,最后再

由学生临写,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二、掌握规律(一)学习独体字“凡”。1.请学生分析一下凡字的间架结构是怎样做到背而不离的?2.教师出示“凡”字提要:中间的笔画收紧,横折弯钩的折处在竖中线处开始转折,下部外展,中间的点画变横画,连接两边,使之成为背而

不离的纽带。显然,它是以“笔画连接”的方式来体现“背而不离”的。(板书“笔画连接”)3.教师先示范书写,请同学们看清老师的运笔方法,以及起笔与收笔的位置。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用红圈圈出好的字。5.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再

次临写。6.教师再一次展示写的好的作品,进行表扬。【设计意图】:教师强调“凡”字以“点”画连接的方式将左右的笔画紧紧连接在一起,做到了上部收紧,下部舒展。这样学生跟容易把握“背而不离”的特征。(二)学习合体字“施”。1.请学生说说“施”字的间架结构是怎样做到背

而不离的?2.教师出示“施”字写法提要:“施”字两边上部靠拢,笔画互有穿插,下部的横折钩与竖弯钩外展,显然,它是以部分笔画“互相穿插”的方式来体现背而不离的结字规律的。(板书“互相穿插”)3.先让学生示范写一个,教师点评后再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画红圈

圈4.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先请其他学生评一评,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最后老师在评价。5.学生再次临写。6.教师展示优秀的作品,并表扬肯定学生的进步【设计意图】:教师强调“施”字以笔画互相穿插的方式将左右的

笔画紧紧连接在一起,做到了上部收紧,下部舒展。这样学生跟容易把握“背而不离”的特征。(三)对比“兆”、“凡”、“施”的不同之处1.请学生说出这三个字分别以什么方式展现了背而不离的结字特征,这三个字在笔画布局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

教师小结【设计意图】:整体对比三个字,学生更能灵活的把握“背而不离”的结字规律。三、活学活用1.屏幕展示:龙、非、札。2.请学生依次分析“龍”、“非”、“札”字的笔画是怎样处理才做到背而不离、相依相靠的。3.教师强调“龍”字左上部两横画与右边竖折的相互避让

、“非”字两边横画的组合变化、“札”字右边木字旁捺变点画的相互避让,做到了整体结构的背而不离。4.师小结:这些字,虽外形向背,但是形分意合,分而不离,笔画相依相靠,和谐一致。【设计意图】:这三个字的出现,把分析结构特点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不断领会,灵活处理不同

字形的结字方式。四、分享交流。1.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名家的字,大家都很熟悉的:颜体、欧体、柳体、赵体。看看他们是怎样展现汉字“背而不离”的结字规律的。欧体: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颜体

: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柳体:潇洒,清瘦,笔画细劲,棱角峻厉,显得英气逼人。赵体:笔画圆润,间架方正,内含筋骨,显得自然轻松。他们都遵循了“背而不离”的结字规律,但又各具风格。2.请学生上台张贴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观摩、互相借鉴、取长

补短。【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的感受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并能勇于展现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五、感受文化1.讲述书家故事《怀素练字》。对于怀素,学生并不陌生,苏教版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就曾出现过《怀素写字》,因此,可以

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怀素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怀素的作品。欣赏作品时,既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也要突出单个字的欣赏,可以让学生从草书中找找自己认识的字,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书法欣赏能力。2.听了《怀素练字》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倍受鼓舞,请大家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练字过程中都有哪些感受?3.出示

:书法练习、友情提示勤学苦练不要间断善于反思发现不足学会交流取长补短平心静气循序渐进【设计意图】:让学生振奋精神,鼓足勇气,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坚持不懈的去练习毛笔书法。并能不断的掌握科学有效的练字方法。六、总结反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自由回答)最

后,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坚持不懈的做好每一件事。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再次回顾“背而不离”的写字规律,不断练习,不断提高,掌握中国书法的精髓。板书设计:背而不离角度倾斜笔画连接互相穿插左右避让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4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