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9 弯弯的小路》教学设计5.docx,共(3)页,25.10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04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共1课时第9课《弯弯的小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的技能,以及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
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情分析本学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接受能力较好,在已有的绘画经验中对透视现象也有初步的感受,因此,本课教学中学生较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点,难度适中。
重点: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并运用于绘画中。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并且能创作有新意的小路。教学准备:学生准备:4b铅笔、勾线笔、橡皮擦、油画棒。教师准备:课件、示范纸、铅笔、油画棒。教学方法:情景法来引导学生导出课题,
运用师生互动法去发现问题,再运用观察法来解决问题。再运用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法来认识构图绘画;最后自主尝试练习突破本课内容。情感引导学生对未来之路的引导。教学过程:二、【导入】1、比一比老师这里有三幅画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三幅画。比较:哪条路看起来更远?更有纵深感?为什么?小
结:弯曲使距离更远,近大远小让路更有纵深感。(板书:弯曲、近大远小)像近大远小纵深感这些现象都属于我们美术当中的透视现象,那同学们想不想来画一条有纵深感的路呢?那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画一条有纵深感的路。引出课题:《弯弯的小路》二、认识透视2、议一议欣赏自然图片,回答问题:道路
和近处和远处的景物看起来有什么变化?近处的大,远处的小认识:在天和地两个面交接处有一条线,叫做地平线。向地平线中间逐渐缩小成一个点,叫做消失点。板书:地平线和消失点。比较:(1)路面用横线提示,让学生发现近处
的路与远处的路变化规律。(板书:近宽远窄)(2)用竖线表示树木,横线画出高低,近处和远处有什么不同?认识:景物有着近疏远密、近高远低的变化,树木和地面是垂直的。(板书:近疏远密、近高远低)小结:地平线,消失点,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
高远低,近实远虚这些都属于透视的规律。三、表现透视1、欣赏:弗拉基米尔之路(油画)列维坦(19世纪俄罗斯画家)认识了透视现象,让我们来看看画家是怎样运用透视规律来表现小路的。分析:画面中间一条地平线,道路向地平线中间逐渐缩小,有消失点,路面宽窄变化。关键词:近宽远窄、消失点、视平线
、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近实远虚、近大远小。2、示范:教师示范完后,解说横构图、竖构图的绘画方法。四、【练习】绘画1、现在你们知道怎样表现一条有透视关系的路了吗?想要画一条怎么样的小路?两侧有什么?学生交流想法借鉴同龄人的画法:城市马路、乡间小路、公园石子路绘画作业要求
:①以线描的方式画一条有纵深感的路。运用透视规律进行表现,添加两侧风景,进行上色。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哪那幅透视表现的好、构图合理、画面美观,哪里需要修改。五、课外观察:寻找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六、板书设计:弯弯的小路认识
:透视、地平线、消失点路:近宽远窄景物: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近实远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