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9 弯弯的小路》教学设计2.docx,共(4)页,28.43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04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册次第10册教学内容9、弯弯的小路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2.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路提高绘画的技能,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3.
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图片欣赏,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教学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学生学情分析通过画路提高绘画的技能,逐步发展学生的
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学习资源及教具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教师)课件课时安排1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新课学习:1.出示图像,引导识读(1)教师活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有趣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屏幕投影错觉摄影
图片。“想一想,这么有趣的图片是如何拍出来的呢?”(2)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教师总结,出示课题,探讨透视规律。二.对比感受,解读透视:1.发现透视现象。(1)教师活动:投影《林间村道》,引导识读。“请同学们欣赏荷兰风景画家
霍贝玛的《林间村道》”在这幅画中什么景物大?什么景物小?(2)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树,房子等物体,近的大,远的小。”(3)教师活动:引导探究,发现透视规律。投影两幅图《捕禽图》《林间村道》。“同样是树,在《捕禽图》中大小都是基本一致的,但在这幅画中为
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大小呢?”(总结:远近不一样)2.解读透视现象(1)总结:近的物体看起来显得大,而远的物体就会显得小,这种现象叫作透视现象。(板书)透视现象能让物体产生强烈的纵深感。(2)教师活动:由点及面,举一反三。“让我们再来看看霍贝玛《林间村道》,除了近
大远小属于透视现象,你们还发现哪里也存在着透视现象。”(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近宽远窄,近疏远密,近实远虚”等现象也属于透视现象。”三.加深探究,领会透视1.教师活动:引导发现。“让我们尝试着将这些表现出透
视现象的物体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你发现了什么?”播放微课视频。(视频讲解如何画三点一线,为贴合学生生活,图片选用本校园照片)2.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实践发现。给每个小组若干透视图片,请每组学生拿笔在图片上找,画“三点一线”(视平线,
消失点和路的两条边线)。画好后进行反馈、交流。5.教师活动:检查纠错,鼓励性评价。特别要向学生指出:视平线是一条隐形的线。在生活中,只有在无比辽阔的场面(如站在大海边)才能看到水天一线的交界线。但很多情况会被其他物体遮挡,所以不一定出现在画面上。四.感受曲径,启发创作1.曲径之美(1
)教师活动:让学生直观比较,感受弯弯的小路幽深美感。大屏幕投影直直的马路和弯弯的小路两幅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对比这两幅图,它们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2)学生活动:观察感受,讨论交流。“直直的马路和弯弯的小路都能产生纵深感,弯弯的小路富有变化,更能带给人一种深邃幽静的美感。”(3)教师
活动,范画指导。观察取景,构图起稿,重点描绘。(4)学生活动,进行创作(5)教师活动:巡视指导。五.作品展示,学生赏评六.课外感悟,拓展延伸教学反思